中醫(yī)古籍
  • 《醫(yī)學綱目》 痘咽痛

    作者: 樓英

    〔《活》〕如圣餅子治小兒瘡疹,毒攻咽喉腫痛。(海藏云隨經,此一方即是隨經。)

    牛蒡子(炒) 甘草(各一兩) 麥門冬(去心,半兩) 桔梗(一兩)

    上為末,加竹葉同煎,細細服之。(海藏云∶減門冬、竹葉,甘桔鼠子湯,治咽喉不利。)

    鼠粘子湯、消毒飲(二方并見前痘出不快條。)

    〔云〕小兒 出欲透,皮膚身熱,咽喉不利,甘草桔梗升麻湯。

    甘草(半兩) 桔梗(一兩) 升麻(半兩)

    上銼細,每服一大錢,水煎服。

    〔錢〕甘露飲子治心熱,咽喉痛,口舌生瘡,并瘡疹已發(fā)未發(fā),并可服之。治熱上攻,牙根腫痛動搖。

    生地 熟地 天門冬(去心) 麥門冬(去心) 枇杷葉(去毛) 枳殼(炒) 黃芩(去心) 石斛(去苗)甘草(炒) 山茵陳

    上各等分,為粗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煎,食后溫服。牙齒腫痛,則含漱并服。(海藏云∶甘露飲為血劑。)

    〔田〕地黃丸治小兒痘疹,口瘡,咽腫痛,牙疳臭爛。

    天門冬 麥門冬 玄參(各三兩) 甘草 薄荷(各一兩)

    上為細末,生熟地黃汁和丸櫻桃大,每服一丸,溫蜜水化服。

更多中醫(yī)書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