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□
〔《活》〕如圣餅子治小兒瘡疹,毒攻咽喉腫痛。(海藏云隨經,此一方即是隨經。)
牛蒡子(炒) 甘草(各一兩) 麥門冬(去心,半兩) 桔梗(一兩)
上為末,加竹葉同煎,細細服之。(海藏云∶減門冬、竹葉,甘桔鼠子湯,治咽喉不利。)
鼠粘子湯、消毒飲(二方并見前痘出不快條。)
〔云〕小兒 出欲透,皮膚身熱,咽喉不利,甘草桔梗升麻湯。
甘草(半兩) 桔梗(一兩) 升麻(半兩)
上銼細,每服一大錢,水煎服。
〔錢〕甘露飲子治心熱,咽喉痛,口舌生瘡,并瘡疹已發(fā)未發(fā),并可服之。治熱上攻,牙根腫痛動搖。
生地 熟地 天門冬(去心) 麥門冬(去心) 枇杷葉(去毛) 枳殼(炒) 黃芩(去心) 石斛(去苗)甘草(炒) 山茵陳
上各等分,為粗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煎,食后溫服。牙齒腫痛,則含漱并服。(海藏云∶甘露飲為血劑。)
〔田〕地黃丸治小兒痘疹,口瘡,咽腫痛,牙疳臭爛。
天門冬 麥門冬 玄參(各三兩) 甘草 薄荷(各一兩)
上為細末,生熟地黃汁和丸櫻桃大,每服一丸,溫蜜水化服。
(約著成于東漢時代以前)。
三卷。原言已佚,散見《經史證類備急本草》中,今有清.孫星衍等輯本若干種。 本書收藥物 365 種,分為上、中、下三品,是后漢以前藥物學的總結。
學術價值:
文獻價值:我國現(xiàn)存最早之藥學著作。
理論價值:初步奠定了藥學理論之基礎。
實用價值:記載之藥物,大多樸實有驗,歷用不衰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□
〔《活》〕如圣餅子治小兒瘡疹,毒攻咽喉腫痛。(海藏云隨經,此一方即是隨經。)
牛蒡子(炒) 甘草(各一兩) 麥門冬(去心,半兩) 桔梗(一兩)
上為末,加竹葉同煎,細細服之。(海藏云∶減門冬、竹葉,甘桔鼠子湯,治咽喉不利。)
鼠粘子湯、消毒飲(二方并見前痘出不快條。)
□
〔云〕小兒 出欲透,皮膚身熱,咽喉不利,甘草桔梗升麻湯。
甘草(半兩) 桔梗(一兩) 升麻(半兩)
上銼細,每服一大錢,水煎服。
□
〔錢〕甘露飲子治心熱,咽喉痛,口舌生瘡,并瘡疹已發(fā)未發(fā),并可服之。治熱上攻,牙根腫痛動搖。
生地 熟地 天門冬(去心) 麥門冬(去心) 枇杷葉(去毛) 枳殼(炒) 黃芩(去心) 石斛(去苗)甘草(炒) 山茵陳
上各等分,為粗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煎,食后溫服。牙齒腫痛,則含漱并服。(海藏云∶甘露飲為血劑。)
□
〔田〕地黃丸治小兒痘疹,口瘡,咽腫痛,牙疳臭爛。
天門冬 麥門冬 玄參(各三兩) 甘草 薄荷(各一兩)
上為細末,生熟地黃汁和丸櫻桃大,每服一丸,溫蜜水化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