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《醫(yī)學綱目》 疳

    作者: 樓英

    〔潔〕疳者小兒病癖,或久吐瀉,醫(yī)者妄投轉(zhuǎn)過之藥,小兒易為虛實,致令胃虛而亡津液,內(nèi)發(fā)虛熱,外消肌肉,一臟虛則諸臟皆弱,其病目胞腫腹脹,痢色無常,漸加瘦瘠,久不痊可。是腸胃有風積,法當宣風散導之后,各根據(jù)本臟補其母。

    〔錢〕諸疳皆根據(jù)本臟補其母及與治疳藥,冷則木香丸,熱則胡黃連丸主之。疳在內(nèi),目腫腹脹,利色無常,或沫青白,漸瘦弱,此冷證也,宜使君子丸。

    使君子丸治臟腑滑及疳瘦,下痢,腹脅脹滿,不思乳食,常服安蟲補胃,消疳肥肌。

    濃樸(去粗皮,姜汁涂炙,半兩) 使君子(去殼,一兩,面裹煨) 陳皮(去白,一分)甘草(炙,銼,半兩) 訶子(半兩。半生半煨,去核) 青黛(半兩,是兼驚及帶熱渴者宜此方,如只臟腑不調(diào)不用青黛)

    上為細末,煉蜜和丸如小雞頭大。每服一丸,米飲化下。兒生百日以上,三歲以下,服半丸,乳汁化下。元方無青黛。

    〔垣〕濃腸丸治小兒失乳,以食飼之,不能克化,或生腹脹,四肢瘦弱,或利色無常。

    陳皮(三分) 麥 (五分) 半夏(三分) 枳殼(五分) 蒼術(三分) 青皮(二分) 人參(三分)濃樸(二分) 曲末(五分)

    上為細末,面糊丸如麻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溫湯送下。忌飽食。

    〔《本》〕芎樸丸治小兒疳瘦,瀉白水,腹脹。

    芎 濃樸(各一兩) 白術(半兩)

    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小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米飲化下。三歲以下半丸。

    〔《圣》〕治小兒無辜疳,肚脹或時瀉痢,冷熱不調(diào)。以漏蘆一兩杵為散,每服以豬肝一兩,散子一錢匕,鹽少許,水煮熟,空心頓服。

    〔世〕小兒腹大泄瀉,水谷不化,吃食不知饑飽,累效。

    神曲(炒) 麥芽(炒) 三棱 青皮 香附 山楂 濃樸 甘草 藿香 枳實 地黃 砂仁 黃連棗子(各等分)

    上為末,白湯調(diào)下,量兒加減。

    〔丹〕一富家子年十四歲,面黃,善啖易饑,非肉不飽,泄瀉一月,來求治。脈之,兩手皆大。怪不甚瘦倦,以為濕熱,當脾困而食少,令反形健而多食,且不渴,予意其疾必疳蟲作痢也。取大便視之,果蛔蟲所為。適往他處,有一小兒醫(yī)在側,教其用治蟲藥治之,禁其勿用去積藥。約回途當為一看診而止痢也,后勿果。至次年春夏之交,其瀉復作,腹不痛而口干。予曰∶此去年治蟲而不治疳故也。遂以去疳熱之藥,濃煎白術湯下,三日而瀉止。半月后偶過其家,見其子甚瘦,予教以白術為君,芍藥為臣,川芎、陳皮、黃連、胡黃連,入少蘆薈為丸,白術湯服之,半月而止。禁其勿食肉與甜物,三年當自愈。

    〔錢〕大蘆薈丸治疳殺蟲,和胃止瀉。

    胡黃連 黃連 白蕪荑(用仁) 蘆薈 木香 青皮 雷丸(破開白者佳,赤者勿用) 鶴虱(微炒。各五錢)麝香(另研,一錢)

    上為細末,粟米飲和丸如綠豆大。米飲下一二十丸,不拘時。

    胡黃連麝香丸治疳氣羸瘦,出白蟲。

    胡黃連 白蕪荑(仁。各一兩半) 黃連 木香(各半兩) 辰砂(另研,一分) 麝香(另研,一錢)

    上為細末,面糊丸如綠豆大。米飲下五七丸至十丸。三五歲以上者,十五丸至二十丸。服無時。

    榆仁丸治疳熱瘦悴有蟲,久服充肥。

    榆仁(去皮) 黃連(去須。各一兩)

    上為細末,用豬膽七個,破開取汁,與二藥同和入碗內(nèi),甑上蒸九分,每日一次,候日數(shù)足,研麝香五分,蒸餅湯浸一宿,同和成劑,丸如綠豆大。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,米飲下,無時。

    上四方,治瀉而多食,為蟲疳也。

    〔錢〕木香丸治時時下利,唇口青白。如圣丸治冷熱疳瀉。(二方并見本條。)

    沒石子丸治泄瀉白濁,及疳利滑腸悶痛。

    木香 黃連(各一分) 沒石子(一枚) 豆蔻仁(二個) 訶子肉(三個)

    上為細末,飯和丸如麻子大。米飲下十五丸,量兒加減,食前。

    〔湯〕休息痢及疳瀉痢,遷延日月,百藥俱試,飲食不妨,便痢不止。用雞子一枚,打破,熔黃蠟一塊如指大,以雞子和炒,空心吃盡,百醫(yī)百效,無不獲安。

    〔《本》〕小兒疳痢垂死者。取益母草炙食之,取足瘥止,甚佳。

    上治瀉而少食,為冷疳也。

    獨脹不瀉,治法見脹門。

    〔錢〕疳在外,鼻下臭爛,自揉鼻,頭上有瘡,不著痂,漸繞耳生瘡。

    〔世〕走馬牙疳神效。干姜、白礬、棗子,燒焦存性為末,敷患處。

    〔田〕鼻疳治法。先用甘草白礬湯洗凈,后糝蘆薈、黃連、黃柏末,日三敷。一方,用米泔洗黃連末敷,日三四次,亦佳。

    〔世〕紅鉛散治走馬疳。

    綠礬不以多少,色鮮明者,入干鍋,用炭火燒鍋赤,傾出,以好酒灑拌勻,再入鍋。如此數(shù)遍,色紅研作細末,入麝香少許,先以溫漿水洗漱凈,用指蘸藥,有疳處貼之。

    〔羅〕乳香丸治走馬牙疳如神。

    乳香 輕粉 砒(研。各五分) 麝香(少許)

    上先將乳香研細,入輕粉、麝、砒,共再研勻,用薄紙一韭葉闊,去藥內(nèi)按過,揉紙少許,丸如黃米大,臨臥將藥填在患處,至明則愈。忌食醬、醋、鹽等物。

    〔錢〕蘭香散治鼻瘡爛。

    蘭香葉(燒灰,二錢) 銅青(五分) 輕粉(二字)

    上末,令勻,看瘡大小干貼之。

    龍骨散治口疳走馬疳。

    砒霜(一字) 粉霜(半錢) 龍骨(一錢) 定粉(一錢半) 龍腦(半字) 蟾酥(一錢半)

    上先研砒粉極細,次入龍骨等研,次入定粉等同研,每用少許敷之。

    〔《經(jīng)》〕治小兒走馬疳,蝕透損骨,及小小攻蝕必效方。天南星一個,當心作坑子,安雄黃一塊在內(nèi),用面裹燒,候雄黃作汁,以盞子合定,出火毒。去面,研為末,入麝香少許,拂瘡驗。

    〔錢〕白粉散治諸瘡。

    烏賊魚骨末(三匕) 白芨末(二匕) 輕粉(一匕)

    上末,先用清漿水洗,拭過貼之。

    〔《山》〕小兒牙疳。用茴香、桔梗燒灰存性敷之,如干,油調(diào)敷。

    〔湯〕五?;镜?/strong>治 鼻,清膈涼血。

    玄參 桔梗(去蘆。各一兩) 赤茯苓 人參 牙硝 青黛 甘草(各一錢) 麝香(五分)

    一方有龍腦五分。

    上除麝香,牙硝另研,一處為末,次和青黛等,煉蜜丸如芡實大。金銀箔為衣,薄荷湯化下。瘡疹余毒,磨生犀角水下。上焦熱壅,口齒鮮血,宣露臭氣,用生地黃汁化下,食后。

    〔錢〕大抵疳病當辨冷熱肥瘦,其初病者為肥熱疳,久病者為瘦冷疳是也。冷者木香丸,熱者黃連丸主之。冷熱之疳,尤宜服如圣丸。

    胡黃連丸

    胡黃連 黃連(各半兩) 朱砂(一分)

    上二物為細末,研入朱砂末,都填入豬膽內(nèi),用淡漿于砂銚子內(nèi)懸胎煮一飯時久,取出研入蘆薈、麝香各一分,飯丸如麻子大,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,米飲下,食后。一方,加蝦蟆半兩,不燒。

    木香丸

    木香 青黛(另研) 檳榔 肉蔻(去皮。各一分) 麝香(另研,一錢半) 續(xù)隨子(一兩半,炒)蝦?。ㄈ齻€,先用繩系曬干,燒存性)

    上末,蜜丸如綠豆大,每服三五丸至一二十丸,薄荷湯下,食前。

    如圣丸治冷熱疳瀉。

    胡黃連 川黃連 白蕪荑(去皮炒。各三兩,一本作一兩) 使君子(去殼,一兩) 麝香(另研,五分) 干蝦?。ㄎ鍌€,酒浸,煮成膏)

    上前藥為末,與膏丸如麻子大。每服人參湯下,二三歲五七丸,以上十丸至十五丸,無時。

    〔湯〕小兒冷疳,多渴,好臥冷地,煩躁啼叫,飲食不進,漸成羸瘦,其候難明,有若熱證,但大便滑泄,百藥不效是也。因女子百藥俱試而無偶中者,竟與錢氏木香丸,不數(shù)服而愈,自后凡有此證,無不獲驗。

    錢氏肝疳,白膜遮睛。

    湯氏肝疳,眼白青,兩眼睛癢。

    錢氏筋疳,瀉血而瘦,并當補肝,地黃丸主之。(方見勞瘵 即六味地黃丸。)

    麝香丸治小兒一切驚疳等病。

    草龍膽 胡黃連(各半兩) 木香 蟬蛻(去頭足,洗凈。各一錢) 瓜蒂 龍腦 麝香 牛黃(各一錢,并各自研)

    上豬膽為丸如桐子及綠豆大。驚疳或秘或瀉,清米飲送下。小兒五七粒至一二十粒。眼疳,豬肝湯下。疳渴, 豬湯下,豬肉湯下亦得。驚風發(fā)搐眼上竄,薄荷湯下一丸,更水研一丸滴鼻中。牙疳、瘡,口瘡,研貼。蟲痛,苦楝根湯或白蕪荑湯送下。百日內(nèi)小兒大小便不通,水研封臍中。有蟲候,干漆、麝香各少許,并入生油一兩,點溫水化下一大丸。慢驚勿服。

    〔《本》〕睡驚丸治小兒一切驚疳食積風癇之證。

    使君子(五十粒) 香墨(棗大,一塊) 金銀箔(各七片) 膩粉(二錢)

    上先將使君子存性同墨研細,次入金銀箔。乳缽內(nèi)研,次入膩粉并麝香少許,研令極細,稀糊丸如桐子大,陰干,每服一丸,薄荷湯磨下。一歲以下半丸。一名青金丹,極效。

    田氏涼驚丸治小兒驚熱疳瘦乳癖。(方見驚搐。)

    錢氏心疳,面黃頰赤,身壯熱,當補心安神丸主之。(方見治虛實法。)

    湯氏心疳,口內(nèi)生瘡。

    田氏安神丸治心虛疳熱,面黃頰赤,壯熱驚啼,神志恍惚不寧。(方見治虛實法。)

    〔湯〕鱉甲散治疳勞骨蒸。

    鱉甲(九肋者,湯浸,用童便涂炙) 黃氏(蜜炙) 白芍藥(各一兩) 生熟地 地骨皮 當歸 人參(去蘆。各半兩)

    上 咀,每服二錢,水半盞,煎服。

    豬肚丸治骨蒸疳勞,肌體黃瘦。

    木香(半兩) 黃連 生地 青皮 銀柴胡(去蘆) 鱉甲(九肋者,湯浸,用童便涂炙。各一兩)

    上為末,豬肚一枚,入藥于內(nèi),以線纏之,于砂罐內(nèi)懸胎煮熟,取出細研,豬肚為丸如麻子大,米飲送下,大小加減,不拘時服。

    〔無〕龍膽丸治疳病發(fā)熱。

    龍膽 黃連 使君子肉 青皮(各等分)

    上為末,豬膽汁和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粒,量兒加減,臨臥,熱水下。

    上四方,治疳熱。安神丸,甘寒補心。鱉甲散,甘溫補脾。后二方,苦寒瀉脾,瀉濕熱也。

    〔世〕烏犀丸治小兒疳熱,腹內(nèi)生蟲,肚大,手足疲弱,丁奚 羸。(此方治疳熱如神。)

    黑牽牛(二兩) 使君子(七錢半) 青皮(二兩) 雷丸(二錢半) 苦楝皮(半兩,一方不用楝皮,用蘆薈錢半) 鶴虱(五錢)

    上同入鍋內(nèi)炒焦為末,面糊丸如黍米大。三歲兒二十丸,米飲下。食前烏犀丸,食后黃龍丸。

    二丁丸治乳癖、食癖、疳熱,如神。(方見癖條。)

    〔湯〕疳熱,當服進食丸磨積,仍間服化蟲丸,后服鱉甲散退熱,次服肥兒丸。(進食丸方見癖,鱉甲散方見前。)

    治疳熱,化蟲丸。

    白蕪荑 黃連 神曲 麥芽(各炒,等分)

    上末,糊丸如黍米大。空心米飲下,豬膽汁尤佳。

    肥兒丸(方見前腹脹。)

    上疳熱,當以積熱門參用。如熱有作止者,與潮熱門參用可也。

    〔錢〕脾疳面黃腹大,食泥土,當補脾,益黃散主之。(方見治虛實法。)

    〔湯〕脾疳,食不消,胃疳多吐。

    〔錢〕大胡黃連丸治一切驚疳腹脹,蟲動,好吃泥土、生米,不思飲食,多睡吼 ,臟腑或瀉或秘,肌膚黃瘦,毛焦發(fā)黃,飲水,五心煩熱,能殺蟲進飲食,兼治瘡癬,常服不瀉痢。( ,泥如切,欲嘔聲)

    胡黃連 黃連 苦楝子(各一兩) 白蕪荑(去殼半兩,秋初三錢) 干蟾頭(燒,存性,另研,一分)麝香(另研,一錢) 青黛(另研,一錢半) 蘆薈(另研,一分)

    上先將前四味為細末,豬膽汁和為劑,每一丸如胡桃大。入巴豆仁一枚,置其中。用油單紙一重裹之,同米一升許蒸,米熟為度,入后四味為丸,少入面,糊丸如麻子大。與十丸或十五丸,清米飲下,食后、臨臥,日三服。

    〔垣〕大芫荑湯又名梔子茯苓湯。治黃膽土色,(為熱、為濕。)當小便不利,(今反利者,知黃色為燥胃經(jīng)中大熱。)發(fā)黃脫落,(知膀胱、腎俱受土邪,乃濕熱之癥。)鼻下斷作瘡者。(土逆行,營氣伏火也。)能乳者,(胃中有熱故也。)喜食土者,(胃氣不足。)面色黑者,(為寒為痹。)大便青(屬寒)褐色,血黑色,(熱蓄血中。)間黃色,(腸胃有熱,)治法當滋營潤燥,內(nèi)除寒熱,外致津液。

    山梔(三分) 黃柏 甘草(炙各二分) 大蕪荑(五分) 黃連 麻黃 羌活 柴胡(各三分) 防風(一分)白術(五分) 茯苓(三分) 當歸(四分)

    上件銼如麻豆大。作一服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去渣,稍熱服,食前。

    上三方治疳黃食土。前一方寒多者宜服,后二方熱多者宜之。

    〔丹〕疳黃食積。

    白術 黃連 苦參 山楂(各等分)

    上用糊丸如麻子大。食后白術湯下十五丸。

    〔《山》〕小兒疳黃。雞蛋剜一小竅,入巴豆凈一粒,紙糊孔煨熟,去巴豆食之,隔一日再吃一二個。

    〔丹〕小兒吃泥。石膏、黃芩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,白術,水煎服。

    〔《經(jīng)》〕治小兒吃泥及KT 肚。膩粉一分,用砂糖搜丸如麻子大??招拿罪嬒乱煌?,瀉出土瘥。(KT ,如掌切,脹也。)

    〔錢〕初病疳,津液少者,當生胃之津液,白術散主之,唯多則妙。

    龍粉丸治疳渴。

    草龍膽 定粉(微炒) 烏梅肉(焙) 黃連(各二分)

    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麻子大,米飲下一二十丸,無時。

    〔湯〕三棱散治小兒尿白濁,久則成疳,宜疏脾土,消食化滯。

    三棱 蓬術(炒) 益智仁 甘草(各一兩) 神曲(炒) 麥芽(炒) 橘紅(各半兩)

    上為末,白湯調(diào)下。

    〔世〕黃龍丸治停食,化積磨積。

    三棱 蓬術(各三兩) 青皮 陳皮(各一兩半) 山楂 干姜(各七錢半) 檳榔(半兩)

    上曬干為末,糊丸黍米大。三歲兒每二十丸,食后姜湯下,食前烏犀丸,相間服。此治小兒疳積等證,無不效者。(烏犀丸方見疳熱條。)

    〔錢〕膽礬丸治疳消癖,進食止瀉,和胃追蟲。

    綠礬(真者,二兩) 膽礬(真者,為粗末,一錢) 大棗(四十個,去核) 好醋(一升)

    以上四物,同熬令棗爛,候和后藥∶

    使君子(去殼,二兩) 枳實(炒,三兩) 黃連 訶子(去核,各為粗末。各一兩) 巴豆(二十七個,去皮,破之)

    以上五味,同炒黑,約三分干,入后藥∶

    夜明砂 蝦?。嫘裕饕粌桑?苦楝根皮(五錢)

    以上三味,再入炒候干,同前四物杵羅為末,同前膏和入臼中杵千下。如未成,旋入熟棗肉,亦不可多,恐服之難化。太干即入溫水亦可,丸如綠豆大。每服二三十丸,米飲溫水下,不拘時。

    〔丹〕肥兒丸治小兒疳積。

    蘆薈(另研) 胡黃連(各二錢) 神曲(四錢) 黃連 白術 山楂(炒。各半兩) 蕪荑(炒,二錢半)

    上為末,將蘆薈末拌勻,豬膽汁丸如粟米大。每服六十丸,食前白湯下。

    〔《本》〕蘆薈丸治小兒疳積秘方。

    蘆薈 荊芥 黑丑 青皮(各等分)

    上治炮為末,面糊丸如粟米大。一歲兒以下一丸,或二丸亦不妨,量大小加減。

    〔錢〕肺疳氣喘,口鼻生瘡,當補脾肺,益黃散主之。(方見治虛實法。)

    腎疳極瘦,身有瘡疥,當補腎,地黃丸主之。(方見勞瘵,即六味地黃丸。)

    〔湯〕腎疳,齒爪黑。

    上腎疳羸瘦瘡疥治法,當與虛羸門相參用之。

    〔錢〕骨疳,喜臥冷地。

    〔湯〕木香丸治渴,好臥冷地。

    〔世〕五疳保童丸治小兒乳食不擇冷熱,好餐肥膩,恣食甘咸,臟腑不和,生疳。

    青黛 苦楝根皮 夜明砂 五倍子 蘆薈 黃連 龍膽草 白蕪荑 干蟾(各一分) 麝香(少)蟬蛻(去嘴爪,一分) 豬膽(大者五個,拌諸藥焙干)

    上件粟米煮糊,為丸如麻子大。一歲兒三丸,不拘時,米飲下,日三服。忌豬肉。

    〔《圣》〕治小兒腦疳,鼻癢,毛發(fā)作穗,面黃羸瘦,益腦。用鯽魚膽滴于鼻中,連滴三五日效。

    〔湯〕小兒腦疳者,是胎熱所為,但頭皮光急,頭發(fā)作穗,或有頭瘡。腫至囟,囟腫則多損眼。此疾因兒在胎中,母臨月房事不已而成。項軟倒,肥而不瘦。(天柱骨倒也。)

    附子(生,去皮臍) 南星

    上末,生姜自然汁調(diào)攤貼患處,次服防風丸并瀉青丸。

    〔世〕小兒久患疳疾體虛,久不進飲食,患久諸候退,只是天柱骨無力,醫(yī)者不識,謂之五軟。用白僵蠶真者去絲炒為末,每服五分或一錢,薄荷酒調(diào)下,日三。更須貼藥。

    貼藥生筋散

    木鱉子(三個) 蓖麻子(三十粒)

    上各取肉同研,用一錢,津調(diào),先烘上令熱,貼之。

    上疳五軟蓋痿屬也。不若用地黃丸及黃柏龜板之類為愈。

    〔世〕小兒無辜疳者,其候面黃發(fā)直,時時壯熱,飲食不生肌膚,積經(jīng)日月,遂致死者,謂之無辜疳也。言天有鳥,名曰無辜,晝伏夜游,洗浣衣褥,露之經(jīng)宿,或遇此鳥,飛從上過,將衣褥與小兒穿臥,便令兒有此疾。如禽獸生下有噤蟲,若不速去,當損其命。又腦后有核,初生軟而不覺痛,其中有蟲如米粉,得熱氣漸長大,則筋結定,蟲隨氣血流散,所以停留。子母相生,侵蝕臟腑,肌肉作瘡,或大便泄膿血,致使小兒漸漸黃瘦,頭大發(fā)豎,手足細弱,生十二件無辜疾癥∶天吊、胡孫噤、鵝口、木舌、懸癰、重 、著噤、臍風、撮口、重舌、乳淵、龜胸。

    鱉甲散

    鱉甲(醋炙,三分) 檳榔(三個) 沉香(一分) 漏蘆 甘草(炙) 牛蒡子(炒) 使君子 赤芍藥 訶子(炮,去核。各半兩)

    上為粗末,每服一錢,水半盞,煎六分,去渣溫服。

    〔《明》〕多疳者∶囟會(一壯。)瘡蝕齦斷,臭穢沖人∶勞宮(一壯。)

    〔錢〕疳皆脾胃病,亡津液之所作也。因大病或吐瀉后,醫(yī)又以藥吐下,致脾胃虛弱,亡失津液。且小兒病疳,皆愚醫(yī)之所壞病。假如潮熱,是一臟虛一臟實,而內(nèi)發(fā)虛熱也,法當補母而瀉本臟則愈。假令日中發(fā)潮熱,是心虛熱也,肝為心母,法宜先補肝母,肝實而后瀉心。心得母氣,則內(nèi)平而潮熱自愈。醫(yī)見潮熱,妄謂其實,乃以大黃、牙硝輩諸冷藥利之,利既多而不能禁,則津液內(nèi)亡,漸成疳也。又如癖病發(fā)作寒熱,飲水,脅下有形硬痛,法當用藥漸消磨之。醫(yī)反以巴豆、 砂輩快藥下之,小兒易虛易實,下之既過,胃中津液耗損,漸成疳瘦。又有病傷寒五六日,間有下證,以冷藥下之太過,致脾胃虛而津液少,即便引飲不止而生熱也,熱氣內(nèi)耗,肌肉外消,他邪相干,證變諸端,亦成疳病。又有吐瀉久病,或醫(yī)妄下之,其虛益甚,津液燥損,亦能成疳也。

    小兒病癖,由乳食不消,伏在腹中,乍涼乍熱,飲水不止,或喘而嗽,與潮熱相類。若不早治,必成勞疳。以其有癖癥,則令兒不食,致脾胃虛而發(fā)熱,故引飲也。飲多,即蕩滌脾胃,亡失津液,不能傳化水谷,其脈沉細,益不能飲食,致脾胃虛衰,四肢不舉,諸邪遂生,羸瘦而成疳矣。肥疳即脾疳也,身瘦虛黃干而有瘡疥,其候不一,種種異端,今略舉言之。目澀或生白膜,唇赤,身干黃或黑,喜臥冷地,或食泥土,身有瘡疥,瀉青白黃沫水,痢色變易,腹?jié)M,身耳鼻皆有瘡,發(fā)鬢作穗,頭大項細,極瘦,飲水,皆其證也。

    〔世〕心疳者,苦要驚啼,常只吃水,少食辛味,耳邊有青脈,舌上有焦點者不治。肝疳者,目帶青,左脅下硬,多吐沫,眼、頭黑者不治。脾疳者,肚大青筋,唇口無血色,人中平,下痢不止者不治。肺疳者,咳逆氣急,瀉白水,身上黑斑者不治。腎疳者,要吃咸醋,吃水不住,小便如粉汁,齒黑有瘡,骨出耳干腦焦不治。

更多中醫(yī)書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