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□
〔丹〕小兒解顱,乃是母氣血虛與熱多耳。用四君子、四物。有熱,加酒炒黃連、生甘草煎服,外以綿束緊,用白蘞末敷之。
〔田〕解顱治法,宜用生地散。
〔錢〕解顱,生下而囟不合者,腎氣不成故也。長必少笑,更有目白睛多, 白色,瘦者,多愁少喜也。
〔湯〕解顱者囟大,頭縫不合如開解,故曰解顱,此由腎氣不成故也。腎主骨髓,而腦為髓海,腎氣不成,則腦髓不足,故不能合也。凡得此者,不過千日,其間亦有數歲者,乃廢人也。人之無腦髓,如木無根,古人雖有良方,吾所以不錄者,勞而無功也。亦不可束手待斃,宜根據錢氏補腎,萬一有可生之理。(補腎地黃丸方見勞瘵。)
〔錢〕天南星散治顱開不合,鼻塞不通。天南星大者,微泡去皮,為細末,米醋涂調緋帛上,貼囟上,炙手頻熨之,立效。
〔無〕三辛散治小兒骨應合而不合,頭骨開也,名曰解顱。
細辛 桂心(各半兩) 干姜(七錢半)
上為末,以姜汁和敷顱上貼之,兒面赤即愈。
又方 用蛇蛻炒焦為末,用豬頰車中髓調敷頂上,日三四度,曾有人作頭巾裹遮護之,久而自合,亦良法也。
〔《明》〕囟門不合∶臍上、臍下各五分。(二穴各灸三壯,灸瘡未發(fā)先合。)
〔世〕父精不足,則解顱,眼白多。
《脾胃論》(公元 1249 年)金.李杲(東垣、明之)著。三卷。依據臨床實踐,結合醫(yī)學理論,認為脾胃在人體生理活動中最為 重要,提出“內傷脾胃,百病由生”的主張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
網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□
〔丹〕小兒解顱,乃是母氣血虛與熱多耳。用四君子、四物。有熱,加酒炒黃連、生甘草煎服,外以綿束緊,用白蘞末敷之。
□
〔田〕解顱治法,宜用生地散。
□
〔錢〕解顱,生下而囟不合者,腎氣不成故也。長必少笑,更有目白睛多, 白色,瘦者,多愁少喜也。
□
〔湯〕解顱者囟大,頭縫不合如開解,故曰解顱,此由腎氣不成故也。腎主骨髓,而腦為髓海,腎氣不成,則腦髓不足,故不能合也。凡得此者,不過千日,其間亦有數歲者,乃廢人也。人之無腦髓,如木無根,古人雖有良方,吾所以不錄者,勞而無功也。亦不可束手待斃,宜根據錢氏補腎,萬一有可生之理。(補腎地黃丸方見勞瘵。)
□
〔錢〕天南星散治顱開不合,鼻塞不通。天南星大者,微泡去皮,為細末,米醋涂調緋帛上,貼囟上,炙手頻熨之,立效。
□
〔無〕三辛散治小兒骨應合而不合,頭骨開也,名曰解顱。
細辛 桂心(各半兩) 干姜(七錢半)
上為末,以姜汁和敷顱上貼之,兒面赤即愈。
又方 用蛇蛻炒焦為末,用豬頰車中髓調敷頂上,日三四度,曾有人作頭巾裹遮護之,久而自合,亦良法也。
□
〔《明》〕囟門不合∶臍上、臍下各五分。(二穴各灸三壯,灸瘡未發(fā)先合。)
□
〔世〕父精不足,則解顱,眼白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