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清臣曰:傷寒斑疹,由于失表;瘟疫斑疹,由于失下。傷寒出斑最險,瘟疫出斑,亦危。色紅者吉,色黑者兇;發(fā)在周身者輕,發(fā)在心窩者重。出肌膚間,如花瓣不刺手為斑;出肌膚外,如粟粒,刺手,為疹。有陰毒陽毒之分,陽毒宜舉宜化,陰毒宜溫宜散。
凡出斑疹,邪在經(jīng)而不在胃,治以正病為主,斑疹為輔。脈洪手足溫,斑點紅赤且大,為陽斑;脈微手足冷,斑點淡紅且隱,為陰斑。
陽斑,犀角地黃湯,加升麻、紫草?;螯S連解毒湯,加犀角、元參、升麻、甘草。或消斑湯,元參、麥冬各一兩、丹皮五錢、升麻、白芷各二錢、白芥、沙參各二錢。
陰斑,陽虛附子理中湯,陰虛附子理陰煎。陰陽并虛,大溫中飲。
(公元 1742 年)清.吳謙(六吉)等編。九十卷。包括《訂正傷寒論注》、《訂正金匱要略注》、《刪補名醫(yī)方論》及“四診”、“運氣”、“傷寒”、“雜病”、“婦科”、“幼科”、 “痘疹”、“種痘“、“外科”、“刺灸”、“眼科”、“正骨”等心法要訣。各分子目,有圖說方論,此較簡明易學(xué)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清臣曰:傷寒斑疹,由于失表;瘟疫斑疹,由于失下。傷寒出斑最險,瘟疫出斑,亦危。色紅者吉,色黑者兇;發(fā)在周身者輕,發(fā)在心窩者重。出肌膚間,如花瓣不刺手為斑;出肌膚外,如粟粒,刺手,為疹。有陰毒陽毒之分,陽毒宜舉宜化,陰毒宜溫宜散。
凡出斑疹,邪在經(jīng)而不在胃,治以正病為主,斑疹為輔。脈洪手足溫,斑點紅赤且大,為陽斑;脈微手足冷,斑點淡紅且隱,為陰斑。
陽斑,犀角地黃湯,加升麻、紫草?;螯S連解毒湯,加犀角、元參、升麻、甘草。或消斑湯,元參、麥冬各一兩、丹皮五錢、升麻、白芷各二錢、白芥、沙參各二錢。
陰斑,陽虛附子理中湯,陰虛附子理陰煎。陰陽并虛,大溫中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