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脈數(shù)宜清補(bǔ),二地、白芍、阿膠、麥冬、丹皮、降香、牛膝、甘草、荷葉。
脈遲宜溫補(bǔ),黃芪、焦術(shù)、半夏、砂仁、炮姜、沉香、花蕊石。
脈實(shí)宜攻下,當(dāng)歸、赤芍、桃仁、紅花、蘇木、元胡、降香、大黃。
咳嗽吐血出于肺,二冬、貝母、紫苑、桑皮、蘇子、桔梗、甘草。
痰涎帶血出于脾,丹梔歸脾湯。
因驚吐血出于心,四物去芎,加丹參、茯神、麥冬、甘草。
因怒吐血出于肝,生地、當(dāng)歸、赤芍、青皮、丹皮、柴胡、炒梔、沉香、甘草。
房勞吐血出于腎,救勞丹:熟地、枸杞、杜仲、人參、鹿膠、牛膝。
邪熱嘔血出于胃,生地、白芍、丹皮、犀角、元明粉、甘草。
(公元 280 年? )晉.王熙(叔和)著。十卷。搜集后漢以前的醫(yī)學(xué)著作,闡述脈象 24 種,并論述臟腑、經(jīng)絡(luò) 、病證、治則、預(yù)后等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(hào):魯ICP備19034508號(hào)-2
脈數(shù)宜清補(bǔ),二地、白芍、阿膠、麥冬、丹皮、降香、牛膝、甘草、荷葉。
脈遲宜溫補(bǔ),黃芪、焦術(shù)、半夏、砂仁、炮姜、沉香、花蕊石。
脈實(shí)宜攻下,當(dāng)歸、赤芍、桃仁、紅花、蘇木、元胡、降香、大黃。
咳嗽吐血出于肺,二冬、貝母、紫苑、桑皮、蘇子、桔梗、甘草。
痰涎帶血出于脾,丹梔歸脾湯。
因驚吐血出于心,四物去芎,加丹參、茯神、麥冬、甘草。
因怒吐血出于肝,生地、當(dāng)歸、赤芍、青皮、丹皮、柴胡、炒梔、沉香、甘草。
房勞吐血出于腎,救勞丹:熟地、枸杞、杜仲、人參、鹿膠、牛膝。
邪熱嘔血出于胃,生地、白芍、丹皮、犀角、元明粉、甘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