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罕見之方附于病下,常見之方,著明首卷,其有遺漏,于茲備載
大補(bǔ)元煎人參、熟地、當(dāng)歸、山藥、杜仲、枸杞、棗皮、炙草。
四六味回陽飲人參、附子、炮姜、炙草,加熟地、當(dāng)歸,名六味回陽飲。
黃芪六君湯六君加黃芪、山藥。
人參養(yǎng)榮湯十全去芎加陳皮、遠(yuǎn)志、五味。
五味異功散四君子湯加陳皮。
八仙長壽丸六味地黃湯加麥冬、五味。
生脈散麥冬、人參、五味。
歸脾湯人參、黃芪、焦術(shù)、當(dāng)歸、茯神、棗仁、遠(yuǎn)志、廣香、炙草。桂圓、姜、棗。
舉元煎黃芪、人參、焦術(shù)、升麻、炙草。
六安煎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杏仁、白芥、甘草、生姜。
溫膽湯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枳實(shí)、甘草、竹茹。
五皮飲苓皮、腹皮、陳皮、加皮、姜皮,一方有桑皮,無加皮。
排氣飲香附、霍香、木香、陳皮、烏藥、枳殼、厚樸、澤瀉。
六一散滑石、甘草。
導(dǎo)赤散生地、麥冬、赤苓、木通、前仁、甘草稍、燈心、竹心。
白虎湯石膏、知母、甘草、粳米,加人參名人參白虎湯。
涼膈散黃芩、炒梔、連翹、芒硝、大黃、薄荷、桔梗、甘草,竹心。
參蘇飲人參、紫蘇、葛根、前胡、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桔梗、枳殼、木香、甘草、姜、棗。
人參敗毒散人參、羌活、獨(dú)活、柴胡、前胡、川芎、枳殼、茯苓、桔梗、薄荷、甘草、生姜。
黃連解毒湯黃苓、黃連、炒梔、黃柏。
犀角地黃湯生地、犀角、白芍、丹皮、一加芩連,一加麥冬。
大承氣湯大黃、芒硝、厚樸、枳實(shí)。
小承氣湯大黃、枳實(shí)、厚樸。
調(diào)胃承氣湯大黃、芒硝、甘草。
桃仁承氣湯桃仁、大黃、芒硝、桂枝、甘草、一去桂草加歸、芍、丹皮。
三一承氣湯大承氣湯加甘草。
(公元 1624 年)明.張介賓(景岳)注。三十九卷。 把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素問》、《靈樞經(jīng)》分類編次為 12 類,390 條,條理分明。附圖翼十一卷、附翼四卷。注解每有獨(dú)到之見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(hào):魯ICP備19034508號(hào)-2
罕見之方附于病下,常見之方,著明首卷,其有遺漏,于茲備載
大補(bǔ)元煎人參、熟地、當(dāng)歸、山藥、杜仲、枸杞、棗皮、炙草。
四六味回陽飲人參、附子、炮姜、炙草,加熟地、當(dāng)歸,名六味回陽飲。
黃芪六君湯六君加黃芪、山藥。
人參養(yǎng)榮湯十全去芎加陳皮、遠(yuǎn)志、五味。
五味異功散四君子湯加陳皮。
八仙長壽丸六味地黃湯加麥冬、五味。
生脈散麥冬、人參、五味。
歸脾湯人參、黃芪、焦術(shù)、當(dāng)歸、茯神、棗仁、遠(yuǎn)志、廣香、炙草。桂圓、姜、棗。
舉元煎黃芪、人參、焦術(shù)、升麻、炙草。
六安煎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杏仁、白芥、甘草、生姜。
溫膽湯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枳實(shí)、甘草、竹茹。
五皮飲苓皮、腹皮、陳皮、加皮、姜皮,一方有桑皮,無加皮。
排氣飲香附、霍香、木香、陳皮、烏藥、枳殼、厚樸、澤瀉。
六一散滑石、甘草。
導(dǎo)赤散生地、麥冬、赤苓、木通、前仁、甘草稍、燈心、竹心。
白虎湯石膏、知母、甘草、粳米,加人參名人參白虎湯。
涼膈散黃芩、炒梔、連翹、芒硝、大黃、薄荷、桔梗、甘草,竹心。
參蘇飲人參、紫蘇、葛根、前胡、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桔梗、枳殼、木香、甘草、姜、棗。
人參敗毒散人參、羌活、獨(dú)活、柴胡、前胡、川芎、枳殼、茯苓、桔梗、薄荷、甘草、生姜。
黃連解毒湯黃苓、黃連、炒梔、黃柏。
犀角地黃湯生地、犀角、白芍、丹皮、一加芩連,一加麥冬。
大承氣湯大黃、芒硝、厚樸、枳實(shí)。
小承氣湯大黃、枳實(shí)、厚樸。
調(diào)胃承氣湯大黃、芒硝、甘草。
桃仁承氣湯桃仁、大黃、芒硝、桂枝、甘草、一去桂草加歸、芍、丹皮。
三一承氣湯大承氣湯加甘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