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(東垣)治肺金受濕熱之邪,痿喘促,胸滿少食,色白毛敗,頭眩體重,身痛肢倦,口渴便秘(經(jīng)曰∶肺也者,傳相之官也,治節(jié)出焉?;鹗⒖私穑瑒t肺熱葉焦,氣無所主,而失其治節(jié),故肢體或縱或縮,而成痿也;火上逆肺,故喘促;肺主皮毛,故色白毛?。粷駸崽钣陔踔泄市貧獠稽S(錢半)蒼術(shù)(炒,一錢)白術(shù)(炒)陳皮澤瀉(五分)人參茯苓升麻(三苓(二分)柴胡黃連(炒,一分)五味子(九粒。)每服五錢。
此手足太陰、陽明藥也。肺屬辛金而主氣,大腸屬庚金而主津,燥金受濕熱之邪,則寒水膀胱生化之源絕,源絕則腎水虧(金不能生水),而痿諸癥作矣。金者,水之母也;氣者,水之源也。黃益元氣而實皮毛,故以為君;二術(shù)、參、苓、甘、橘、神曲健脾燥濕,理氣化滯,所以運動其土,土者金之母也;麥冬、五味保肺以生津,當歸、生地滋陰而養(yǎng)血,黃柏、黃連燥濕而清熱(黃柏合蒼術(shù),名二妙散∶治痿正藥,加牛膝名三妙散,)升麻、柴胡所以升清,豬苓、澤瀉所以降濁,使?jié)駸釓男”愠?,則燥金整肅肺為整肅之臟,水出高源,而諸證平矣(喻嘉言曰∶燥與濕相反者也,方名清燥,而以去濕為首務(wù),非東垣具過人之識,不及此矣。朱丹溪曰∶今世風病,大率與諸痿證混同論治;古圣論風痿,條目不同,治法亦異,夫風病外感,善行數(shù)變,其病多實,發(fā)表行滯,有何不可?諸痿起于肺熱,傳入五臟,散為諸證,其昏惑螈瞀悶,暴病郁冒,蒙昧暴喑,皆屬于火;其四肢不舉,足痿舌強,痰涎有聲,皆屬于土,悉是濕熱之病,當作諸痿論治。大抵只宜用補養(yǎng),若以外感風邪治之,寧免實實虛虛之禍乎?;蛟弧谩秲?nèi)經(jīng)》治痿,獨取陽明何也,曰∶只諸痿生于肺熱一語,已見大意,金體燥而居上,主氣畏火者也;土性濕而居中,主四肢畏木者也;嗜欲不節(jié),則水失所養(yǎng),火寡于畏而侮所勝,肺得火邪而熱矣,肺受熱邪,則金失所養(yǎng);木寡于畏而侮所不勝,脾得木邪而傷矣,肺熱則不能管攝一身,脾虛則四肢不為人用,而諸痿之病作矣。瀉南方則肺金清而東方不實,何脾傷之有;補北方則心火降而肺金不虛,何脾熱之有。故陽明實則宗筋潤
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四十五號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》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(wù)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于2001年2月28日修訂通過,現(xiàn)將修訂后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》公布,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。
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
2001年2月28日
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
(1984年9月20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(wù)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2001年2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(wù)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修訂)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(東垣)治肺金受濕熱之邪,痿喘促,胸滿少食,色白毛敗,頭眩體重,身痛肢倦,口渴便秘(經(jīng)曰∶肺也者,傳相之官也,治節(jié)出焉?;鹗⒖私穑瑒t肺熱葉焦,氣無所主,而失其治節(jié),故肢體或縱或縮,而成痿也;火上逆肺,故喘促;肺主皮毛,故色白毛?。粷駸崽钣陔踔泄市貧獠稽S(錢半)蒼術(shù)(炒,一錢)白術(shù)(炒)陳皮澤瀉(五分)人參茯苓升麻(三苓(二分)柴胡黃連(炒,一分)五味子(九粒。)每服五錢。
此手足太陰、陽明藥也。肺屬辛金而主氣,大腸屬庚金而主津,燥金受濕熱之邪,則寒水膀胱生化之源絕,源絕則腎水虧(金不能生水),而痿諸癥作矣。金者,水之母也;氣者,水之源也。黃益元氣而實皮毛,故以為君;二術(shù)、參、苓、甘、橘、神曲健脾燥濕,理氣化滯,所以運動其土,土者金之母也;麥冬、五味保肺以生津,當歸、生地滋陰而養(yǎng)血,黃柏、黃連燥濕而清熱(黃柏合蒼術(shù),名二妙散∶治痿正藥,加牛膝名三妙散,)升麻、柴胡所以升清,豬苓、澤瀉所以降濁,使?jié)駸釓男”愠?,則燥金整肅肺為整肅之臟,水出高源,而諸證平矣(喻嘉言曰∶燥與濕相反者也,方名清燥,而以去濕為首務(wù),非東垣具過人之識,不及此矣。朱丹溪曰∶今世風病,大率與諸痿證混同論治;古圣論風痿,條目不同,治法亦異,夫風病外感,善行數(shù)變,其病多實,發(fā)表行滯,有何不可?諸痿起于肺熱,傳入五臟,散為諸證,其昏惑螈瞀悶,暴病郁冒,蒙昧暴喑,皆屬于火;其四肢不舉,足痿舌強,痰涎有聲,皆屬于土,悉是濕熱之病,當作諸痿論治。大抵只宜用補養(yǎng),若以外感風邪治之,寧免實實虛虛之禍乎?;蛟弧谩秲?nèi)經(jīng)》治痿,獨取陽明何也,曰∶只諸痿生于肺熱一語,已見大意,金體燥而居上,主氣畏火者也;土性濕而居中,主四肢畏木者也;嗜欲不節(jié),則水失所養(yǎng),火寡于畏而侮所勝,肺得火邪而熱矣,肺受熱邪,則金失所養(yǎng);木寡于畏而侮所不勝,脾得木邪而傷矣,肺熱則不能管攝一身,脾虛則四肢不為人用,而諸痿之病作矣。瀉南方則肺金清而東方不實,何脾傷之有;補北方則心火降而肺金不虛,何脾熱之有。故陽明實則宗筋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