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《醫(yī)碥》 消渴

    作者: 何夢瑤

    黃 (六錢,半生半炙) 甘草(一錢,半生半炙)為末,白湯點(diǎn)服二錢,亦可煎服。

    菟絲子(酒浸通軟,乘濕研,焙干,別取末十兩) 五味子(酒浸,別為末七兩) 白茯苓 干蓮肉(各三兩) 上為末,別碾干山藥末六兩,將所浸酒余者,添酒煮糊,搜和所得,搗數(shù)千杵,丸如梧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心,食前米飲下。

    (制法詳《丹溪心法附余》)

    水銀(一斤) 硫黃(四兩) 上二味,用新銚內(nèi)炒成砂子,入水,火鼎 煉為末,糯米糊丸,如麻子大,每服三丸,空心,棗湯、米飲、井花水、人參湯任下。量病輕重,增至五七丸。忌豬羊血、綠豆粉、冷滑之物。

    黃連(去須) 粟米 栝蔞根 茯神(各四兩) 知母 麥冬(去心,各二兩) 上為細(xì)末,將大豬肚一個(gè)洗凈,入藥于內(nèi),以線縫口,置甑中炊極爛,取出藥別研。以豬肚為膏,再入煉蜜搜和前藥,杵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參湯下。(又方加人參、熟地、干葛。又方除知母、粟米,用小麥。)

    忍冬草(不以多少,根莖花葉皆可用之,勿犯鐵器,生者效速) 上以米曲酒于瓶內(nèi)浸,以糠火煨一宿,取出曬干,入甘草少許,為末,即以所浸酒煮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至百丸,酒飲任下。

    人參 干山藥 蓮肉(去心) 白扁豆(去皮,姜汁浸,炒,各一斤半) 白術(shù)(于潛者,二斤) 桔梗(炒令黃色) 砂仁 白茯苓(去皮) 薏苡仁 炙甘草(各一斤) 上為細(xì)末,每服二錢,米湯調(diào)下,或加姜、棗煎服?;驐椚夂退幫瑁缤┳哟?,每服七十丸,空心,用米湯送下?;驘捗弁?,如彈子大,湯化下。

    (一方無栝蔞,有天冬、人參、烏梅。)

    黃 (蜜炙) 茯苓(去皮木) 栝蔞根 麥門冬(去心) 生地黃 五味子 炙甘草(各一錢半)

    水二鐘,煎一鐘,食遠(yuǎn)服。

    人參 白術(shù) 黃 (蜜炙) 山藥 白茯苓 粟米(微炒) 甘草(各等分) 上為細(xì)末,每服三錢,姜、棗煎服。如故,不思飲食,加扁豆一兩,名八珍湯。

    干葛(二兩) 枳實(shí)(去白,麩炒) 梔子仁 豆豉(各一兩) 甘草(炙,半兩) 每服四錢,水煎,不拘時(shí)溫服。

更多中醫(yī)書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