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公元 1665 年)清.祁坤(廣生)著。四卷。首論癰疽的脈、因、癥、治、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。擴(kuò)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,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。
查古籍
(公元 1665 年)清.祁坤(廣生)著。四卷。首論癰疽的脈、因、癥、治、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。擴(kuò)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,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。
《傷科匯篡》(公元 1818 年)清.胡廷光著。十二卷。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。主要內(nèi)容有傷科理論、解剖、手法、內(nèi)外各證、醫(yī)案、用藥處方等。
(公元 1808 年)清.錢秀昌著。六卷。首繪各種體表,骨度和傷科器具圖,次敘金瘡論治、治傷法論、跌打損傷內(nèi)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,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。
清 黃元御 著
黃元御醫(yī)書總目錄
《素問懸解》《靈樞懸解》《難經(jīng)懸解》《傷寒懸解》《金匱懸解》《傷寒說意》
《四圣心源》《素靈微蘊(yùn)》《四圣懸樞》《長沙藥解》《玉楸藥解》
「釋名」鰾:甘、平、無毒。鰾膠:甘、咸、平、無毒。
「氣味」甘、溫、平、無毒。
「主治」
鰾:止傷血出不止;燒灰,豕陰瘡、瘺瘡、月蝕瘡。
鰾膠:
1、難產(chǎn)。用鰾膠五寸,燒存性為末,溫酒送服。
2、產(chǎn)后抽搐。用鰾膠一兩,以螺粉炒焦,去粉,研為末,分三次服,煎蟬蛻湯送下。
3、產(chǎn)后血暈。用鰾膠燒存性,每服三、五錢,用酒和童便調(diào)服。
4、經(jīng)血逆行。用鰾膠切碎,炒過,加新棉燒灰。每服二錢,米湯調(diào)下。
5、破傷風(fēng)抽筋。用鰾膠燒存性一兩、麝香少許,共研為末。每服二錢,蘇木煎酒調(diào)下。另煮一錢封瘡口。此方名“危氏香膠散”。又方:用鰾膠半兩(炒焦)、蜈蚣一對(炙研),共研為末,以防風(fēng)、羌活、獨(dú)活、川芎等分,煎湯調(diào)服一錢。
6、嘔不止。用鰾膠長八寸、廣二寸,炙黃,刮取二錢,以甘蔗節(jié)三十五個搗汁調(diào)下。
7、便毒腫痛。用鰾膠在熱水或醋中煮軟后,乘熱研爛敷貼,又方:用鰾毅然一兩燒存性,研為末,酒送服;另以石菖蒲生研敷患處。
8、頭風(fēng)。用鰾膠燒存性,研為末,臨臥時,以蔥酒送服。
9、赤白帶。用鰾膠三尺,焙黃,研為末,同雞蛋煎餅吃,好酒伴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