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病后中虛,使脾不統(tǒng)血,無根之火,逼血上涌牙縫而出,脈虛弦,用六味湯加肉桂三分,(方見后。因口不臭為別。)引火下降。誤與苦寒制火,反大涌出不治。若胃經實火口臭,脈數(shù)有力,宜投犀角地黃湯。
(公元 219 年)漢.張機(仲景)著。三卷。
北宋.王洙錄傳《金匱玉函要略方》三卷,上卷辨?zhèn)?、中卷論雜病、下卷載其方、并療婦人。林億取《金匱玉函要略方》的雜病和有關的附方, 編為《金匱要略方論》。 內容包括內科雜病、婦科、急救、飲食禁忌等 25 篇,計 262 方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
網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病后中虛,使脾不統(tǒng)血,無根之火,逼血上涌牙縫而出,脈虛弦,用六味湯加肉桂三分,(方見后。因口不臭為別。)引火下降。誤與苦寒制火,反大涌出不治。若胃經實火口臭,脈數(shù)有力,宜投犀角地黃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