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《幼科切要》 吐瀉門

    作者: 王錫鑫

    胃苓湯小兒吐瀉,寒食隔滯,腹痛脾虛必服。

    蒼術(shù) 陳皮 濃樸 豬苓 茯苓 焦術(shù) 澤瀉 甘草(等分)

    腹痛加白芍、香附,羅必偉先生本方加肉蔻最效。

    七味白術(shù)散

    條參 白術(shù) 茯苓(各二錢) 藿香 干葛 白芍(各一錢) 甘草(六分) 車前子 炮姜為引。

    神效丸治胃虛泄瀉嘔吐。

    藿香 砂仁(炒) 赤苓(各一兩) 炙草 甘草(各五錢) 共為末,老米糊丸,每服一錢,研爛姜湯沖服?;饑I泄者,加竹茹、石膏煎湯引。

    安胃醒脾湯脾虛則瀉,胃虛則吐,脾胃不合,陰陽不順,吐瀉兼作,宜服此方。

    焦術(shù) 茯苓(各三錢) 滑石 西砂(各一錢) 木香(七分) 姜棗煎服。

    傷食,加枳殼、山楂;夾驚,加膽星、天麻;傷風(fēng),加防風(fēng)、干姜;傷暑,加香薷、扁豆;虛加黨參、箭 ;內(nèi)熱,加黃連;渴不止,加烏梅;吐不止,加藿香;瀉不止,加升麻。

更多中醫(yī)書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