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竹根米(《千金·食治》),竹根黃(《唐本草》)。
《別錄》
為植物黃粱的種仁。
梁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種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粟米"條。
《本草再新》:"入脾、胃二經(jīng)。"
①《別錄》:"甘,平,無毒。"
②《本草再新》:"味甘,性微涼.無毒。"
和中,益氣,利尿。治嘔吐泄瀉。
①《別錄》:"主益氣,和中,止泄。"
②《日華子本草》:"去客風,治頑痹。"
③《綱目》:"止霍亂下痢,利小便,除煩熱。"
內(nèi)服:煎湯或煮粥。外用:研末調(diào)敷。
治小兒面及身上生瘡,如火燒:黃米一升,末,以蜜水和涂之。(《古今錄驗方》)
竹根米、竹根黃、黃米
藥材基源:為禾木科植物粱或粟品種之一的種仁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etaria italica (L.) Beauv. [Panicum italicum L.]Setaria italica (L.) Beauv.var.germanica(Mill.)Schred
采收和儲藏:秋季果實成熟時收割,打下種仁,去凈雜質(zhì),曬干。
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。
1.粱,一年生栽培作物,須根粗大。稈粗裝,直立,高0.1-1m。葉鞘松裹莖稈,密具疣毛或無毛,先以近邊緣及葉片接處的背面為密,邊緣密具纖毛;葉舌為1圈纖毛;呀片長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,長10-45cm,寬5-33mm,先端尖,基部鈍圓,上面粗糙,下面稍光滑。圓錐花序呈圓柱狀或近紡錘狀,通常下垂,基部多少有間斷,長10-40cm,寬1-5cm,常因品種的不同而變異主軸密被柔毛,剛毛顯著長于或稍長于小穗,黃色,褐色或紫色;小穗橢圓形或近圓球形,長2-3mm,黃色,褐色或紫色;第1穎長為小穗的1/3-1/2,具3脈,第2穎稍短于或長為小穗的3/4,先端鈍,具5-9脈;第1外稃與小穗等長,具5-7脈,基內(nèi)稃薄紙質(zhì),披針形,長為其2/3,第2外稃等長于第1外稃,卵圓形或圓球形,質(zhì)堅硬,平滑或具細點狀皺紋,成熟后,自第1外稃基部和穎分離脫落;鱗被先端不平,呈微波狀;花柱基部分離?;?、果期夏、秋季。
2.粟,本變種的主要特征在于:植物體細弱矮小,高20-70cm。圓錐花序呈圓柱形,緊密,長6-12cm,寬5-10mm;小穗卵形或卵狀披針形,長2-2.5mm,黃色,剛毛長約小穗的1-3倍,小枝不延伸。
脾;胃經(jīng)
味甘;性平
和中;益氣;利濕。主霍亂;嘔吐泄瀉;下??;骨濕痹痛
內(nèi)服:煎湯,30-90g;或煮粥。外用:適量,研末調(diào)敷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竹根米(《千金·食治》),竹根黃(《唐本草》)。
出處《別錄》
來源為植物黃粱的種仁。
原形態(tài)梁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種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粟米"條。
歸經(jīng)《本草再新》:"入脾、胃二經(jīng)。"
性味①《別錄》:"甘,平,無毒。"
②《本草再新》:"味甘,性微涼.無毒。"
功能主治和中,益氣,利尿。治嘔吐泄瀉。
①《別錄》:"主益氣,和中,止泄。"
②《日華子本草》:"去客風,治頑痹。"
③《綱目》:"止霍亂下痢,利小便,除煩熱。"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或煮粥。外用:研末調(diào)敷。
復方治小兒面及身上生瘡,如火燒:黃米一升,末,以蜜水和涂之。(《古今錄驗方》)
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黃粱米拼音注音Huánɡ Liánɡ Mǐ別名竹根米、竹根黃、黃米
來源藥材基源:為禾木科植物粱或粟品種之一的種仁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etaria italica (L.) Beauv. [Panicum italicum L.]Setaria italica (L.) Beauv.var.germanica(Mill.)Schred
采收和儲藏:秋季果實成熟時收割,打下種仁,去凈雜質(zhì),曬干。
生境分布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。
原形態(tài)1.粱,一年生栽培作物,須根粗大。稈粗裝,直立,高0.1-1m。葉鞘松裹莖稈,密具疣毛或無毛,先以近邊緣及葉片接處的背面為密,邊緣密具纖毛;葉舌為1圈纖毛;呀片長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,長10-45cm,寬5-33mm,先端尖,基部鈍圓,上面粗糙,下面稍光滑。圓錐花序呈圓柱狀或近紡錘狀,通常下垂,基部多少有間斷,長10-40cm,寬1-5cm,常因品種的不同而變異主軸密被柔毛,剛毛顯著長于或稍長于小穗,黃色,褐色或紫色;小穗橢圓形或近圓球形,長2-3mm,黃色,褐色或紫色;第1穎長為小穗的1/3-1/2,具3脈,第2穎稍短于或長為小穗的3/4,先端鈍,具5-9脈;第1外稃與小穗等長,具5-7脈,基內(nèi)稃薄紙質(zhì),披針形,長為其2/3,第2外稃等長于第1外稃,卵圓形或圓球形,質(zhì)堅硬,平滑或具細點狀皺紋,成熟后,自第1外稃基部和穎分離脫落;鱗被先端不平,呈微波狀;花柱基部分離?;?、果期夏、秋季。
2.粟,本變種的主要特征在于:植物體細弱矮小,高20-70cm。圓錐花序呈圓柱形,緊密,長6-12cm,寬5-10mm;小穗卵形或卵狀披針形,長2-2.5mm,黃色,剛毛長約小穗的1-3倍,小枝不延伸。
歸經(jīng)脾;胃經(jīng)
性味味甘;性平
功能主治和中;益氣;利濕。主霍亂;嘔吐泄瀉;下??;骨濕痹痛
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30-90g;或煮粥。外用:適量,研末調(diào)敷。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