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《幼科切要》 脾虛門

    作者: 王錫鑫

    凡小兒脾虛,飲食減少,面黃肌瘦,易致傷食、腹脹、泄瀉等癥。

    枳術(shù)丸治小兒并無外感風(fēng)熱,脾虛能補,有積能消。久服飲食自健,外患不生,百病皆除。

    焦術(shù)(四兩) 枳殼(一兩) 蜂蜜(五兩)

    上為細(xì)末,煉蜂蜜搗和為丸,如梧子大,每日米飲化開服之。

    凡小兒脾胃不強,飲食減少,中氣虛弱,面黃肌瘦,有白蟲者,或易傷食,并無外癥,余常用八仙糕治之∶條參 茯苓 建蓮(去心) 芡實 苡仁 扁豆(炒) 榧子(去殼) 谷芽(各一兩)

    同炒黃,共為末,加白糖半斤,每服開水調(diào)下二錢。

    一方參苓白術(shù)散見泄瀉門。有蟲積者,加使君肉、鶴虱,蟲重者加蕪荑、雷丸;食積者,加焦楂炒黃、雞內(nèi)金,重者加谷蟲、枳殼,諒小兒氣體虛實加之;血虛加熟地黃、當(dāng)歸,此加入八仙糕亦可。

    千金肥兒餅

    嬰兒常缺乳,飲食不消停。脾胃一傷損,吐瀉兩相并。痰嗽加吭喘,熱積致疳驚。面黃肌瘦削,腹脹肚青筋。赤子焦啼哭,慈母苦傷情。吾心懷幼切,家蓮子茯苓,芡實懷山藥,扁豆薏苡仁,以上各四兩。神曲麥芽陳,條參使君子,山楂炙草存,六味各二兩,古糯米二升。藥米均為末,布裹甑內(nèi)蒸。白糖一斤半,調(diào)和餅即成。每食二三餅,諸病即安寧。肥兒王道藥,價可擬千金。

更多中醫(yī)書籍
  • 作者:
    沈又彭
  • 作者:
    張杲
  • 《醫(yī)貫》(公元 1687 年)明.趙獻可(養(yǎng)葵)著。六卷。發(fā)明《薛立齋醫(yī)案》之說,以命門真火、真水為主,以六味丸、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。在理論上有些偏激,清.徐大樁怍《醫(yī)貫貶》予以批評。

    作者:
  • 作者:
    程杏軒
  • 《醫(yī)門法律》(公元 1658 年)清.喻昌(嘉言)著。六卷。依風(fēng)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。每門分論、法、律三項。是總論病證,是治療法則,是指出醫(yī)生在治療上的過失。

    作者:
  • 作者:
    趙濂
  • 作者:
  • 《原機啟微》(公元 1370 年)元.倪維德著。二卷,又附錄一卷。論眼病根源,制方要義,并附方義。附論眼病若干種,也較詳明。

    作者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