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《幼科證治準(zhǔn)繩》 冷熱疳

    作者: 王肯堂

    疳之新者為熱疳,面黃臉赤,骨熱盜汗,鼻干口臭,唇焦煩渴,心躁驚悸,情意不樂,若疳之久者為冷疳,目腫腹脹,便利不定,瀉糞肥膩,或似油珠,煩渴黃瘦。熱疳病多在外,冷疳病多在內(nèi)。又有冷熱二證交互,非新非久,不內(nèi)外因者。

    木香丸

    治冷疳木香青黛(另研)檳榔肉豆蔻(去皮。各一分)麝香(另研,一錢半)續(xù)隨子(一兩半,炒)蝦?。ㄈ齻€,先用繩系、曬干,燒、存性)上末,蜜丸如綠豆大。每服三五丸至一二十丸,薄荷湯下,食前。

    湯氏云∶小兒冷疳,多渴,好臥冷地,煩躁啼叫,飲食不進,漸成羸瘦,其候難明,有若熱證,但大便滑泄,百藥不效是也。因女子,百藥俱試而無偶中者,竟與錢氏木香丸,不數(shù)服而愈。自后凡有此證,無不獲驗。

    胡黃連丸

    治熱疳胡黃連黃連(各半兩)朱砂(一分)上,上二物為細末,研入朱砂末,都填入豬膽內(nèi),用淡漿于砂銚子內(nèi)懸胎煮一飯時久取出,研入蘆薈、麝香各一分,飯丸如麻子大。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,米飲下,食后。一方,加蝦蟆半兩,不燒。

    如圣丸

    治冷熱疳(方見疳瀉)

更多中醫(yī)書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