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《幼科釋謎》 吐瀉原由癥治

    作者: 沈金鰲

    虞摶曰.小兒吐瀉泄黃.傷熱乳也.吐瀉泄青.傷冷乳也.皆用白餅子.下后傷熱乳者.玉露散.傷冷乳者.益黃散.

    王汝言曰.小兒吐瀉并作.即名霍亂.有心痛而先吐者.有腹痛而先瀉者.莫不由中焦而作.上焦主納而不出.中焦主腐化水谷而生榮衛(wèi).灌溉百骸.下焦分別水谷.主出而不納.脾居中州.胃為水谷之海.乳哺入胃.脾能克化.然后水谷傳變得宜.豈有吐瀉之患.凡小兒吐瀉.皆因六氣未完.六淫易侵.兼以調(diào)護(hù)失宜.乳食不節(jié).遂使脾胃虛弱.清濁相干.蘊(yùn)作而然.有先瀉而后吐者.乃脾胃虛冷.其候先瀉白水.吐亦不多.且氣緩而神色慢.額前有汗.六脈沉濡.此為冷也.有先吐而后瀉者.乃脾胃有熱.氣促唇紅.吐來面赤.脈洪而數(shù).渴飲水漿.此為熱也.冷熱宜辨.

    婁全善曰.吐瀉昏睡露睛者.胃虛熱也.錢氏白術(shù)散.吐瀉昏睡不露睛者.胃實熱也.錢氏玉露散.

    張兼善曰.初生吐瀉.大便色白.停乳也.紫霜丸.下后用香橘餅.初生月內(nèi)吐瀉.宜朱砂丸.如吐驟.或瀉完谷者.傷風(fēng)甚也.凡傷風(fēng)多作吐瀉者.風(fēng)木好侵脾土故也.宜大青膏.

    王履曰.嬰兒暑月吐瀉身熱.宜玉露散.或益元散.寒月吐瀉身冷.宜益黃散.

    錢乙曰.吐瀉久.將成慢驚風(fēng).宜和胃丸、雙金丸.一五歲兒吐瀉.壯熱.不思乳飲.錢見曰.此見目中黑睛少而白睛多.面色 白.必多?。蛎嫔?白者.神怯也.黑睛少者.腎虛也.黑睛屬水.本怯而虛.故多病也.縱長成.必肌膚不壯.不耐寒暑.易虛易實.脾胃亦弱.更不可縱恣酒色.若不保養(yǎng).不過壯年也.面上常無精神光澤者.如婦人之失血也.今吐利不食壯熱者.傷食也.又虛怯不可下.下之虛入肺則嗽.入心則驚.入脾則瀉不止.入腎則益虛.但以消積磨化之.為微有食積也.

    薛己曰.小兒吐瀉.手足指冷者.脾氣虛寒也.異功散加木香.瀉而腹中重墜者.脾氣下陷也.補(bǔ)中益氣湯.服克滯藥而腹中窄狹者.脾家虛痞也.六君子湯.面黃瀉青者.脾虛而肝乘之也.六君加升、柴、木香.多噫瀉黃者.六君加炮姜、升麻.生下半月內(nèi)吐者.只調(diào)其母.兒不勝藥也.

更多中醫(yī)書籍
  • 作者:
    王肯堂
  • 《證治準(zhǔn)繩》(公元 1602 年)明.王肯堂(宇泰、損庵)著。一百二十卷。分為“證治”“傷寒”“瘍醫(yī)”“幼科”“女科”“類方 “等六部份。內(nèi)容豐富,參驗脈證,辨析透徹,對用藥的寒溫攻補(bǔ)沒有偏見。此書又稱為《六科準(zhǔn)繩》。

    作者:
    王肯堂
  • 《證治準(zhǔn)繩》(公元 1602 年)明.王肯堂(宇泰、損庵)著。一百二十卷。分為“證治”“傷寒”“瘍醫(yī)”“幼科”“女科”“類方 “等六部份。內(nèi)容豐富,參驗脈證,辨析透徹,對用藥的寒溫攻補(bǔ)沒有偏見。此書又稱為《六科準(zhǔn)繩》。

    作者:
    王肯堂
  • 《證治準(zhǔn)繩》(公元 1602 年)明.王肯堂(宇泰、損庵)著。一百二十卷。分為“證治”“傷寒”“瘍醫(yī)”“幼科”“女科”“類方 “等六部份。內(nèi)容豐富,參驗脈證,辨析透徹,對用藥的寒溫攻補(bǔ)沒有偏見。此書又稱為《六科準(zhǔn)繩》。

    作者:
    王肯堂
  • 《證治準(zhǔn)繩》(公元 1602 年)明.王肯堂(宇泰、損庵)著。一百二十卷。分為“證治”“傷寒”“瘍醫(yī)”“幼科”“女科”“類方 “等六部份。內(nèi)容豐富,參驗脈證,辨析透徹,對用藥的寒溫攻補(bǔ)沒有偏見。此書又稱為《六科準(zhǔn)繩》。

    作者:
    王肯堂
  • 作者:
    ?
  • 作者:
    李用粹
  • 作者:
    唐慎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