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《育嬰家秘》 搐后余癥

    病有搐久不止,其舌黑者,熱劇也。內(nèi)取涼驚丸,外用生薄荷葉煎湯洗之,舌轉(zhuǎn)紅者可治?!段搴琛吩唬簜嗪谙床患t,藥洗分明見吉兇①,即此意也。

    ①傷寒舌黑洗不紅,藥洗分明見吉兇:原作“傷寒舌黑留不紅者兇,藥洗胡見吉兇”,據(jù)忠信堂本改。

    病有搐久未止,大小便秘者,宜八正散主之。如大便四、五日不通者,不可利之,恐損其胃氣,宜豬膽汁導法通之,神效。

    病有唇內(nèi)生瘡者,此熱在心脾二經(jīng)也。內(nèi)服洗心散,外以柏連散加朱砂搽之,神效。

    病有日久,其搐似止不止,神昏有痰者,不早治之必成癇證。此病在心,宜利驚丸主之。

    龍膽草、防風、真青黛、蘆薈、膽星、釣藤,各二錢。鐵花粉,牙硝,各一錢。朱砂(飛),一錢。冰片,麝香。各少許

    蜜丸,芡實大,每服一丸,金銀煎湯了。

    病有搐時失音者,宜本通湯主之。

    木通、石菖蒲、防風、苦梗、真桑、螵蛸、全蝎(烙)、炙甘草、僵委,各二錢半。膽星,一錢。

    共末,每服二字,柴蘇三片,煎湯調(diào)服。

    病有搐后失音者,此痰入心肺竅中故也。如不早治,必喑成廢人矣,宜加減錢氏安神丸主之。

    黃芪(炙)、人參、歸身、川穹、麥門冬(去心)、石菖蒲、木通、炙甘草、遠志(去心,姜法浸、焙干),各一錢,寒水石一錢半。

    蜜丸,芡實大,每服一丸,蘇葉三片,前湯下。每日取獖豬心連肺管處,割一半煎湯飲之,以助藥力。久眼神效。

    病有搐時鼻血不止者,此肺熱癥,肝乘肺也。又有心火上炎者,以心火乘肺也。宜瀉心肝之火,朱砂涼膈丸主之。

    黃芩、黃連、山梔仁、連翹、桔梗、甘草、人參,各等分。薄荷葉減半。朱砂(飛),為衣。

    蜜丸,芡實大,麥冬湯下。

    病有搐后目不明者。此肝虛也,地黃丸主之。

    病有余熱不退者,當察其虛實治之。如身壯熱,面赤唇燥,大小便不利,此熱為實,因服補脾之藥太早,宜小柴胡湯①加大黃主之。如面[白光]白,大小便自調(diào),唇潤者,此虛熱也,宜清心丸主之。

    人參、麥冬、茯苓、柴胡、防風、炙甘草。各一錢。朱砂(飛),五分。

    蜜丸,芡實大,金箔十片為衣,每服一丸,淡竹葉湯下。

    病后發(fā)熱喘咳者,當察其虛實治之。如身熱飲水,鼻干唇燥,脈疾有力者,此熱在心肺。為實,宜從小便利之,寧肺散主之②

    桑白皮(炒)、葶藶子(炒)、赤茯苓、車前子、山梔仁,各等分。炙甘草。減半。

    姜棗引,煎服。

    如面[白光]白,不熱不渴,此虛也,阿膠散主之。

    病后肌膚消瘦,精神昏憒者。此驚疳也,宜安神丸主之。

    茯神(去心)、蘆薈、琥珀、黃連、赤茯苓,各三錢。膽星、遠志、甘草(湯煮,曬干)、蝦麻灰,各一線。石菖蒲,使君子肉各一錢。

    山藥煮糊丸,燈心湯下。

    病后食少形瘦者,宜補脾和中丸主之。

    錢氏異功散一兩。加青皮、砂仁、使君子各一線

    另取神曲作糊為丸,陳米湯下。

    凡病搐止后宜補胃,參苓白術(shù)散,或蜜為丸,甚效。

    見病搐后,以養(yǎng)心安種定志丸主之。方俱見前。

更多中醫(yī)書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