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《藥鑒》 熱類

    作者: 杜文燮

    諸病喘嘔吐酸,暴注下迫,轉(zhuǎn)筋,小便混濁,腹脹如鼓,癰疽瘍疹,瘤氣結(jié)核,吐下霍亂,瞀郁腫脹,鼻塞鼽衄,血溢血泄,淋閉身熱,惡寒戰(zhàn)栗,驚惑悲笑,譫語妄答,衄蔑血污,皆屬于熱。少陰君火之熱,乃真心與小腸之氣也。喘、火氣也。寒水為陰,主遲緩。熱火為陽,主急數(shù)。寒則息遲氣微。熱則息數(shù)氣粗,而為喘也。

    嘔者,胃氣熱甚則為嘔,火氣炎上之象也。寒亦主嘔,不可執(zhí)一而論。

    吐酸、酸者肝木之味也。由火盛制金,不能平木,則肝木自甚,故為酸也。是以肝熱則口酸。心熱則口苦,脾熱則口甘,肺熱則口辛,腎熱則口咸,又或有口淡者、胃熱也。

    暴注、卒泄也。腸胃熱甚,而傳化失常,火性疾速,故如是也。

    下迫、后重急痛也?;鹦栽镂锕室?。

    轉(zhuǎn)筋、反戾也。熱氣燥爍于筋,攣螈而痛也。言寒者誤,寒雖主于收引,然止為厥逆禁固,屈伸不便,安得為轉(zhuǎn)筋也。

    小便混濁,寒則清潔,熱則混濁也。

    腹脹如鼓,氣為陽,陽為熱,氣甚,則如是也。

    癰、淺而大也。經(jīng)曰、熱勝血則為癰膿也。

    疽、深而惡也。瘍、有頭小瘡也。疹、浮小癮疹也。

    瘤氣、赤瘤丹 ,熱勝氣也,火之色也。

    結(jié)核、火氣熱甚、則郁結(jié)堅硬。如果中核也。不必潰發(fā),但令熱氣散,則自消矣。

    吐下霍亂,三焦為水谷傳化之道路,熱氣甚,則傳化失常,而吐瀉霍亂,火性燥動故也。

    或大法吐瀉頗渴為熱,不渴為寒,或熱吐瀉,始得之亦有不渴者,若不止,則亡津液而后必渴。寒本不渴,若亡津液過多,則亦燥而渴也。但寒者、脈當沉細而遲,熱者、脈當實大而數(shù)。

    瞀、昏也。熱氣甚,則濁亂昏昧也。

    郁、怫郁也。結(jié)滯壅塞,而氣不通暢,所謂熱甚則腠理閉密而郁結(jié)也。然寒水主于閉藏,今反屬熱者,是火熱亢極,反兼水化制之故也。

    腫脹、熱勝于內(nèi),則氣郁而為腫也。陽氣熱甚,則腹脹也。火主彰顯,升明舒榮,皆腫脹之象也。

    鼻塞、窒塞不通暢也。火主 腫脹,故熱客陽明,而鼻中 脹窒塞也。

    鼽者、鼻流清涕也。夫五行之理,微則當其本化,甚則兼其鬼賊。經(jīng)曰,亢則害、承乃制也。以火煉金,熱極而反為水之樣也。故肝熱甚則出泣,心熱甚則出汗,脾熱甚則出涎,肺熱甚則出涕,腎熱甚則出唾也。

    衄者、陽極拂郁于足陽明,火氣上蒸于肺,則血妄行,而為鼻衄也。

    血溢者、血上出也。血泄者、熱客下焦,而大小便血泄也。

    淋者、小便澀痛也。熱客膀胱,郁結(jié)不能滲泄故也。又有遺尿不禁者,經(jīng)曰、腎主二陰,水衰而怫郁客其部分,二陰郁結(jié),則痿痹而神無所用,故小便遺失而不能禁止,然則熱癥明矣。仲景論少陰病熱極,曰,溲便遺失、狂言、目反直視不轉(zhuǎn)睛者,腎先絕也。

    閉者、大便澀滯也。謂之風熱結(jié)者,火甚制金,不能平木,則肝木自旺故也。

    身熱惡寒者,熱在表也。寒則腠理閉密,陽氣拂郁而然也。

    戰(zhàn)、動搖也。栗、寒冷也。皆火之象也。此由火熱亢極而戰(zhàn)。反兼水化制之,故戰(zhàn)栗也。

    驚者、心卒動而不寧也?;鹬饔趧?,心火熱甚,故驚也。

    惑者、惑亂也。火實、則水衰,失志而惑亂也。

    志者、腎水之神。

    悲者、肺金所主也。笑者、心火所主也。悲笑而五液俱出者,火熱亢極,而反兼水化制之故也。

    譫者、多言也。言為心聲,心熱則多言也。

    妄者、虛妄也?;馂殛?,故外清明而內(nèi)濁昧。心熱甚、則腎衰,而志不精一,見聞虛妄,而自為問答,神智失常也。

    衄蔑血污者,心火熱極,則血有余,熱氣上甚,則為血溢污濁,而見紫黑之象也。

更多中醫(yī)書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