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《西醫(yī)眼科學》 三、瞳孔反射(圖1-21)

    (一)光反射,光線入眼引起瞳孔縮小,稱光反射。分直接、間接光反射兩種。以光照一眼,引起被照眼瞳孔縮小稱直接光反射。光照一眼,引起另眼瞳孔同時縮小稱間接光反射。

    光反射經路分傳入和傳出經路。

    (1)傳入經路:光照一眼后,除引起視覺沖動外,也同時引起光反射傳入纖維的沖動。開始光反射纖維和視覺纖維伴行入顱,經視交叉時一部分纖維交叉到對側視束,另一部分纖維不交叉進入同側視束。當接近外側膝狀體時,光反射傳入纖維離開視束,經四疊體上丘臂進入中腦頂蓋前區(qū),終止于頂蓋前核。在核內交換神經元后,一部份纖維繞過大腦導水管,與同側縮瞳核(Eolinger—Westphal核,簡稱E—W核)相聯(lián)系;另一部份纖維經后聯(lián)合交叉到對側,與對側的縮瞳核聯(lián)系。

    傳出經路:光反射的傳出纖維由兩側的E—W核發(fā)出,隨同動眼神經入眶,終止于睫狀神經節(jié) 。在節(jié) 內交換神經元后,發(fā)出節(jié) 后纖維,經睫狀短神經進入眼球,止于瞳孔括約肌,引起兩眼同時縮瞳。間接光反射得以完成,是由于傳入纖維在后聯(lián)合處有纖維互相交叉,使每側的E—W核包含有兩眼傳入的沖動之故。

    (二)近反射(圖1-23)

    當兩眼同時注視一個近處目標時,兩眼同時產生瞳孔縮小,晶體變凸(調節(jié))及兩眼向內側集合運動,這三種聯(lián)合反射稱為近反射。其目的是使外界物體成像清晰并投射在兩眼的黃斑上。近反射的管轄為中樞性,主要由大腦皮質的協(xié)調作用來完成。嬰兒無近反射現(xiàn)象。

    近反射的傳入途徑,尚未確切肯定,一般認為,(1)調節(jié)作用是通過大腦皮質來完成的,其傳入途徑與視路相同。傳出纖維發(fā)自紋狀周圍區(qū),經枕葉—中腦束分別到達兩側動眼神經縮瞳核和兩側動眼神經的內直肌核。由縮瞳核發(fā)出的纖維隨動眼神經入眶達睫狀神經節(jié) ,經睫狀短神經到達瞳孔括約肌和睫狀肌,司瞳孔縮小和晶體的調節(jié)作用。由內直肌核發(fā)出的纖維到達雙眼內直肌,使兩眼產生集合作用(輻輳作用)。(2)集合反應:有人認為集合反應與調節(jié)作用不同,并不經過大腦皮質。傳入途徑,神經沖動可能起于兩眼內直肌的本體感受,纖維經動眼神經到達腦干,止于三叉神經中腦核,再發(fā)出短聯(lián)系纖維至動眼神經核。傳出纖維,自動眼神經核群中的內直肌核發(fā)出,分布于兩眼內直肌,引起集合反應。近反射中的三種反應;縮瞳、調節(jié)、集合雖經常是同時發(fā)生,關系密切,但各自有其一定的獨立性,因此三者也可能各自有其不同的反射通路。

    瞳孔近反射神經通路

    圖1~23 瞳孔近反射神經通路

更多中醫(yī)書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