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味辛。性溫。無毒。煎湯不可過熟。熟則力減。
【主治】主胸膈冷。上氣。面目黃赤。(別錄)暴風毒腫。流四肢疼痛。(宏景)治喘咳反胃。
【歸經】入肺經。為利氣豁痰。發(fā)汗散寒。除腫止痛之品。(通行經絡能搜剔內外痰結及胸【前論】丹溪曰。痰在皮里膜外及脅下。非此不能達。古方控涎丹用之。正此義。
【禁忌】經疏曰。肺經有熱。及陰虛火炎生痰者。均忌。
《脾胃論》(公元 1249 年)金.李杲(東垣、明之)著。三卷。依據(jù)臨床實踐,結合醫(yī)學理論,認為脾胃在人體生理活動中最為 重要,提出“內傷脾胃,百病由生”的主張。
(公元 682 年)唐.孫思邈著。三十卷。是《千金要方》的補編,主要內容有藥物、傷寒、婦人、小兒 、雜病、色脈、針灸等,傷寒部分增加了張仲景《傷寒論》別本,更為珍貴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味辛。性溫。無毒。煎湯不可過熟。熟則力減。
【主治】主胸膈冷。上氣。面目黃赤。(別錄)暴風毒腫。流四肢疼痛。(宏景)治喘咳反胃。
【歸經】入肺經。為利氣豁痰。發(fā)汗散寒。除腫止痛之品。(通行經絡能搜剔內外痰結及胸【前論】丹溪曰。痰在皮里膜外及脅下。非此不能達。古方控涎丹用之。正此義。
【禁忌】經疏曰。肺經有熱。及陰虛火炎生痰者。均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