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味辛甘。性平。無毒。畏菊花。
【主治】主驚悸。安五臟。益氣。除風濕痹。久服令人潤澤。耳目聰明。(本經)療恍惚虛損【歸經】入心經。兼入肝腎二經。為滋潤之品。(養(yǎng)心氣潤腎燥透心腎而悅脾助脾滋肝)【前論】蘇頌曰。凡補脾藥多燥。此潤藥而其氣清香。大能舒脾。燥脾藥中。兼用最良。
此【禁忌】經疏曰。腸滑作瀉。膈間多痰。陽道數(shù)舉。腎家有熱。暑濕作瀉者。均忌。
【炮制】雷公曰。酒浸一宿。曬干炒研去油用。油透者勿用。
(公元495 ~ 499 年)南齊、龔慶宣著。五卷。現(xiàn)存最早的外科專書,主要有外傷、癰疽、濕疹、疥癬等。對疔疽引起的膿毒血癥的早期治療,外傷腸出的醫(yī)護,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術等方面有獨到之處。
清 黃元御 著
黃元御醫(yī)書總目錄
《素問懸解》《靈樞懸解》《難經懸解》《傷寒懸解》《金匱懸解》《傷寒說意》
《四圣心源》《素靈微蘊》《四圣懸樞》《長沙藥解》《玉楸藥解》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
網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味辛甘。性平。無毒。畏菊花。
【主治】主驚悸。安五臟。益氣。除風濕痹。久服令人潤澤。耳目聰明。(本經)療恍惚虛損【歸經】入心經。兼入肝腎二經。為滋潤之品。(養(yǎng)心氣潤腎燥透心腎而悅脾助脾滋肝)【前論】蘇頌曰。凡補脾藥多燥。此潤藥而其氣清香。大能舒脾。燥脾藥中。兼用最良。
此【禁忌】經疏曰。腸滑作瀉。膈間多痰。陽道數(shù)舉。腎家有熱。暑濕作瀉者。均忌。
【炮制】雷公曰。酒浸一宿。曬干炒研去油用。油透者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