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《要藥分劑》 韭子

    味辛甘。性溫。無毒。升也。陽也。

    【主治】主補肝腎。治命門。暖腰膝。治筋痿。遺尿。泄精。溺血。白帶。白淫。小便頻數(shù)。(備要)治鬼交甚效。(日華)【歸經(jīng)】入肝腎二經(jīng)。為泄精溺血之要品(專補肝及命門不足)【前論】時珍曰。素問云。足厥陰病則遺尿。思想無窮。入房太甚。發(fā)為筋痿。及白淫。

    男隨溲而下。女子綿綿而下。韭子之治遺精漏泄。小便頻數(shù),女人帶下者。能入厥陰補下焦不足。命門者藏精之府。故同治云。

    【禁忌】經(jīng)疏曰。胃氣虛而有熱者忌。

    【炮制】大明曰。凡使。揀凈蒸熟。曝干。簸去黑皮。炒黃用。

更多中醫(yī)書籍
  • 作者:
    汪宏
  • 作者:
    葉天士
  • 作者:
    周揚俊
  • 《溫熱經(jīng)緯》(公元 1852 年)清.王士雄(孟英)著。五卷。搜集多種溫熱病著作,以《內(nèi)經(jīng)》,張仲景等之說為經(jīng),以葉桂(天士)、薛生白、陳平伯、余師愚等之說為緯,辨別溫病的伏氣、外感、內(nèi)容豐 富。

    作者:
  • (公元 1642 年)明.吳有性(又可)著。二卷。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,伏于募原,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, 其傳變有九,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。

    作者:
  • 作者:
    柳寶詒
  • 《溫疫論》(公元 1642 年)明.吳有性(又可)著。二卷。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,伏于募原,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, 其傳變有九,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。

    作者:
  • 作者:
    高秉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