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潔古云∶ 疹之病, 腫于外者,屬少陽相火也,謂之 。小紅靨隱于皮膚中者,屬少陰君火也,謂之疹。 疹并出,則小兒難禁,然首尾俱不可下,大抵安里藥多,發(fā)表藥少,小便秘則微疏之,身溫者順,身涼者逆,大忌外敷寒涼,內(nèi)用疏導(dǎo),無此二者,可保無虞。
葛根橘皮湯治發(fā) 煩悶,嘔吐清汁,兼治麻痘等證。
葛根 陳皮 杏仁(去皮尖) 麻黃(去節(jié)) 知母(炒) 甘草(炙) 黃芩(各半兩)
上,每服二三錢,水煎服。
玄參升麻湯治 疹已發(fā)未發(fā),或身如錦紋,甚則煩躁,語言,喉閉腫痛。
玄參 升麻 甘草上,每服二三錢,水煎服。
化 湯
人參 石膏 知母 甘草(各二錢)
上,每服二錢,水一盞,入糯米半合,煎六分,米熟為度,去滓,溫服。
荊防敗毒散(即人參敗毒散加荊芥防風(fēng))
人參敗毒散治瘡瘍邪氣在表應(yīng)發(fā)者,若憎寒壯熱,項(xiàng)強(qiáng)脊疼,或惡心咳嗽,亦宜用之。
人參 伏苓 川芎 羌活 獨(dú)活 前胡 柴胡 枳殼(麩皮,炒) 桔梗 甘草(炒,等分)
上,每服二三錢,水煎。
〔東垣〕人參安胃散治 疹因服峻厲之劑,脾胃虛熱,泄瀉嘔吐,飲食少思等證。
人參(一錢) 黃 (炒,二錢) 生甘草 炙甘草(各五分) 白芍(酒炒,七分) 白茯苓(四分) 陳皮(三分) 黃連(炒,二分)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,水煎服。
犀角消毒散治 疹、丹毒發(fā)熱痛癢,及瘡疹等癥。
牛蒡子 甘草 荊芥 防風(fēng)(各五分) 犀角(鎊末,二分) 金銀花(三分)
上,水煎熟,入犀角,傾出服。
地龍散治小兒風(fēng)熱癮疹,狀如傷寒,耳尖及手足冷。
地龍(洗去土,半兩,焙干) 穿山甲(半兩,以皂角灰炒令黃) 朱砂(二錢,研細(xì))
上,前二味為細(xì)末,后入朱砂,一處再研和勻。每服一錢,用紫草煎湯調(diào)下,不拘時,量兒大小加減。
消毒飲(咽喉)清涼飲子(里熱)
治大人小兒癮疹入腹即殺人方用蕪菁子末,酒調(diào)服三錢,小兒加減。又,酒服牛膝末三錢,小兒減之。又,以鹽湯洗了, 蓼子敷。
治風(fēng)腫及癮疹。
巴豆五十個,去皮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以綿浸湯中,適寒溫以拭病上,隨手瘥。
治風(fēng)疹入腹,身體強(qiáng)腫,舌干燥硬。
蔓菁子三兩,為末,每用溫酒調(diào)一錢。
治風(fēng)疹癢不止。
酪(五合),鹽(一兩),二味相和,煎過,摩病處立瘥。
又方 蛇蛻皮一條,水一升 煎半升,雞翎掃揩上即瘥。
又方 白礬五兩為末,以酒三合,小便一升,煎如稀膏,以綿蘸藥,于病上輕手揩之,令熱徹入皮膚,須臾消盡。此方神奇,能治百計(jì)不瘥者。(出《圣惠》)
《脾胃論》(公元 1249 年)金.李杲(東垣、明之)著。三卷。依據(jù)臨床實(shí)踐,結(jié)合醫(yī)學(xué)理論,認(rèn)為脾胃在人體生理活動中最為 重要,提出“內(nèi)傷脾胃,百病由生”的主張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潔古云∶ 疹之病, 腫于外者,屬少陽相火也,謂之 。小紅靨隱于皮膚中者,屬少陰君火也,謂之疹。 疹并出,則小兒難禁,然首尾俱不可下,大抵安里藥多,發(fā)表藥少,小便秘則微疏之,身溫者順,身涼者逆,大忌外敷寒涼,內(nèi)用疏導(dǎo),無此二者,可保無虞。
葛根橘皮湯治發(fā) 煩悶,嘔吐清汁,兼治麻痘等證。
葛根 陳皮 杏仁(去皮尖) 麻黃(去節(jié)) 知母(炒) 甘草(炙) 黃芩(各半兩)
上,每服二三錢,水煎服。
玄參升麻湯治 疹已發(fā)未發(fā),或身如錦紋,甚則煩躁,語言,喉閉腫痛。
玄參 升麻 甘草上,每服二三錢,水煎服。
化 湯
人參 石膏 知母 甘草(各二錢)
上,每服二錢,水一盞,入糯米半合,煎六分,米熟為度,去滓,溫服。
荊防敗毒散(即人參敗毒散加荊芥防風(fēng))
人參敗毒散治瘡瘍邪氣在表應(yīng)發(fā)者,若憎寒壯熱,項(xiàng)強(qiáng)脊疼,或惡心咳嗽,亦宜用之。
人參 伏苓 川芎 羌活 獨(dú)活 前胡 柴胡 枳殼(麩皮,炒) 桔梗 甘草(炒,等分)
上,每服二三錢,水煎。
〔東垣〕人參安胃散治 疹因服峻厲之劑,脾胃虛熱,泄瀉嘔吐,飲食少思等證。
人參(一錢) 黃 (炒,二錢) 生甘草 炙甘草(各五分) 白芍(酒炒,七分) 白茯苓(四分) 陳皮(三分) 黃連(炒,二分)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,水煎服。
犀角消毒散治 疹、丹毒發(fā)熱痛癢,及瘡疹等癥。
牛蒡子 甘草 荊芥 防風(fēng)(各五分) 犀角(鎊末,二分) 金銀花(三分)
上,水煎熟,入犀角,傾出服。
地龍散治小兒風(fēng)熱癮疹,狀如傷寒,耳尖及手足冷。
地龍(洗去土,半兩,焙干) 穿山甲(半兩,以皂角灰炒令黃) 朱砂(二錢,研細(xì))
上,前二味為細(xì)末,后入朱砂,一處再研和勻。每服一錢,用紫草煎湯調(diào)下,不拘時,量兒大小加減。
消毒飲(咽喉)清涼飲子(里熱)
治大人小兒癮疹入腹即殺人方用蕪菁子末,酒調(diào)服三錢,小兒加減。又,酒服牛膝末三錢,小兒減之。又,以鹽湯洗了, 蓼子敷。
治風(fēng)腫及癮疹。
巴豆五十個,去皮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以綿浸湯中,適寒溫以拭病上,隨手瘥。
治風(fēng)疹入腹,身體強(qiáng)腫,舌干燥硬。
蔓菁子三兩,為末,每用溫酒調(diào)一錢。
治風(fēng)疹癢不止。
酪(五合),鹽(一兩),二味相和,煎過,摩病處立瘥。
又方 蛇蛻皮一條,水一升 煎半升,雞翎掃揩上即瘥。
又方 白礬五兩為末,以酒三合,小便一升,煎如稀膏,以綿蘸藥,于病上輕手揩之,令熱徹入皮膚,須臾消盡。此方神奇,能治百計(jì)不瘥者。(出《圣惠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