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《證治準(zhǔn)繩·幼科》 冷痢用溫?zé)崴?/h1>

    作者: 王肯堂

    〔海藏〕治白痢,用四君子等分,加干姜減半,入粟米少許,同煎。

    大順飲(見吐)

    養(yǎng)臟湯主生津益氣,溫腸止痢。

    人參(去蘆) 甘草(炙。各二錢半) 白芍藥 白術(shù)(各半兩) 南木香 肉桂(去粗皮。各一錢) 肉豆蔻 罌粟殼(去蒂,銼,蜜水炒) 訶子肉(各一錢半)

    上件 咀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姜二片,棗一枚,煎七分,空心溫服?;蛉雮}米同煎。

    《廣濟(jì)》療客冷白痢。

    人參(六分) 濃樸(炙) 甘草(炙。各四分) 茯苓 桔梗(各五分) 粱州櫸皮(八分,炙)

    上六味,切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量大小,可一合為度,以瘥止。忌如常法。

    《嬰孺》治五六歲兒冷痢。

    當(dāng)歸 黃連 龍骨(各四分) 赤石脂 濃樸(炙) 干姜 酸石榴皮(各二分)

    上切,以水三升半,煮一升六合,為四服。相去一炊久服。

    雄朱散治小兒腸胃虛冷,下痢頻并,日夜疼痛,不可忍。

    雄黃(一分,細(xì)研、水飛過) 乳香(細(xì)研) 白礬( 。各一錢)

    上為末。每服,嬰孩一字,二三歲半錢。陳米飲調(diào)下。一日三服。

    玉脂散治冷痢,大便色青,甚則有膿。

    白石脂 當(dāng)歸(洗,焙干) 丁香 白術(shù)(炮。各一兩) 草豆蔻(去皮) 濃樸(生姜汁制。各半兩)

    上件搗,羅為細(xì)末。每服半錢,以粥飲調(diào)下。量兒大小加減。

    治白痢艾湯

    艾葉(微炒) 當(dāng)歸(各一兩) 干姜(炮) 木香 訶梨勒皮(炮。各半兩)

    上件搗,羅為細(xì)末。每服一錢,水八分一盞,入粟米少許,煎至五分,去滓溫服,食前。

    養(yǎng)臟湯治白痢頻并。

    當(dāng)歸(洗。焙干) 烏梅肉(炒干) 干姜 黃 白術(shù)(炮) 龍骨(各一兩)

    上件搗,羅為細(xì)末。每服一錢,水一小盞,生姜、粟米各少許,煎至五分,去滓溫服,乳食前。最大小加減。

    《圣惠》治秋深冷痢不上,灸臍下二三寸動(dòng)脈中、三壯,炷如麥。

更多中醫(yī)書籍
  • 清 黃元御 著

    黃元御醫(yī)書總目錄

    《素問懸解》《靈樞懸解》《難經(jīng)懸解》《傷寒懸解》《金匱懸解》《傷寒說意》

    《四圣心源》《素靈微蘊(yùn)》《四圣懸樞》《長沙藥解》《玉楸藥解》

    作者:
  • 作者:
    李中梓
  • 作者:
    吳坤安
  • 作者:
    嚴(yán)則庵纂輯、裘慶元輯
  • 《傷寒明理論》(公元 1156 年)金.成無己著。三卷。對(duì)于《傷寒論》的 50 個(gè)證作了分析此較。 附方論一卷,論仲景方 20 首的方義。

    作者:
  • (公元 219 年)漢.張機(jī)(仲景)著。十六卷??偨Y(jié)三世紀(jì)以前的臨床經(jīng)驗(yàn),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。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。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。

    作者:
  • 作者:
    劉完素
  • 作者:
    任越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