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風牽 斜者,雖與風牽出瞼同, 斜者脾胃虛,房事不節(jié),脾胃有毒,夜臥多痰,或醉飽坐臥當風貪涼,左右忽受風牽 斜,眼內(nèi)赤癢時時顫動,其眼血絲四起,瞳仁不開大,視物蒙蒙,甚至半身不遂。治法∶急用摩風膏擦摩面部,更以砂弓刮所患風一邊,手臂通刮,或通身亦可刮,一日一遍。用大瓷青碗搗碎入磁石多寡搜面糊為餅,烘熱貼面對鼻一邊,右 貼左,左 貼右,貼至扯口眼正其藥取起,又可灸頰車、耳門穴,開口取之,太陽、人中、承漿, 左灸右, 右灸左,近患者易治,若年久難治。
風牽 斜圖(圖缺)
問曰∶目睛斜視倒目者何也?答曰∶肝經(jīng)受風邪所牽,使其筋緩縮不利。治法∶宜灸火發(fā)散風邪,以加全蝎、白附子、南星、半夏、夜光柳紅丸,外用摩風膏,導引發(fā)散,目睛必轉(zhuǎn)。
灸火穴 太陽 頰車 耳門 聽會 耳尖 風池各一穴
夜光柳紅丸方在前篇針癥內(nèi)。
摩風膏方亦在前癥內(nèi)。
《溫疫論》(公元 1642 年)明.吳有性(又可)著。二卷。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,伏于募原,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, 其傳變有九,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。
《溫病條辨》(公元 1798 年)清.吳瑭(鞠通)著。六卷。依據(jù)葉桂的溫熱病學說,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、闡述風溫、溫毒、暑溫、濕溫等病證的治療,條理分明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風牽 斜者,雖與風牽出瞼同, 斜者脾胃虛,房事不節(jié),脾胃有毒,夜臥多痰,或醉飽坐臥當風貪涼,左右忽受風牽 斜,眼內(nèi)赤癢時時顫動,其眼血絲四起,瞳仁不開大,視物蒙蒙,甚至半身不遂。治法∶急用摩風膏擦摩面部,更以砂弓刮所患風一邊,手臂通刮,或通身亦可刮,一日一遍。用大瓷青碗搗碎入磁石多寡搜面糊為餅,烘熱貼面對鼻一邊,右 貼左,左 貼右,貼至扯口眼正其藥取起,又可灸頰車、耳門穴,開口取之,太陽、人中、承漿, 左灸右, 右灸左,近患者易治,若年久難治。
風牽 斜圖(圖缺)
問曰∶目睛斜視倒目者何也?答曰∶肝經(jīng)受風邪所牽,使其筋緩縮不利。治法∶宜灸火發(fā)散風邪,以加全蝎、白附子、南星、半夏、夜光柳紅丸,外用摩風膏,導引發(fā)散,目睛必轉(zhuǎn)。
灸火穴 太陽 頰車 耳門 聽會 耳尖 風池各一穴
夜光柳紅丸方在前篇針癥內(nèi)。
摩風膏方亦在前癥內(nèi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