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《溫?zé)峤?jīng)緯》(公元 1852 年)清.王士雄(孟英)著。五卷。搜集多種溫?zé)岵≈?,以《?nèi)經(jīng)》,張仲景等之說為經(jīng),以葉桂(天士)、薛生白、陳平伯、余師愚等之說為緯,辨別溫病的伏氣、外感、內(nèi)容豐 富。
(公元 1642 年)明.吳有性(又可)著。二卷。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,伏于募原,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, 其傳變有九,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。
《溫疫論》(公元 1642 年)明.吳有性(又可)著。二卷。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,伏于募原,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, 其傳變有九,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。
問曰∶小兒疹痘入眼者何也?答曰∶小兒于母胎中受其毒,必發(fā)疹痘,出之時(shí)五臟俱有熱相攻,或肝臟受熱甚,必有痘生于目內(nèi),宜服。
痘疹入眼圖(圖缺)
涼肝散
草決明 天花粉 甘草 赤芍藥 綠豆皮 谷精草
上為末。每服六錢,蜜水調(diào)下。
問曰∶小兒痘疹傷眼者何也?答曰∶五內(nèi)虛熱上攻也。治法∶經(jīng)云∶切不可泄,余毒宜用微涼劑和解。此癥初起,睛上紅紫澀痛,可用通神散,或車前草擂蜜水,頻頻與吃,洗去肝中火邪。若至喪明,睛中有翳,或凹入者,經(jīng)云∶疹痘之后,毒瓦斯郁結(jié)于肝,傷于瞳,素?zé)o
通神散治小兒疹痘,用此能解毒。
白菊花 綠豆皮 谷精草 石決明( 過)
上各等分為末。每服二錢,干柿一個(gè),米汁水一盞同煎,候水干,不拘時(shí)服,能服湯藥,只將本方煎服亦可。
救苦觀音散
桔梗 當(dāng)歸 連翹 本 細(xì)辛 蒼術(shù) 龍膽草 羌活 黃連 知母 黃芩 黃柏 川芎 柴胡 防風(fēng) 升麻 生地黃 紅花
上各等分,煉蜜為丸。能吞者每四五十丸服,小者量服之。
通神散
菊花 谷精草 密蒙花 綠豆皮 蒼術(shù) 石決明 甘草 黃芩 蟬蛻 木賊
上各等分。水煎,食后溫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