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《中醫(yī)疾病預測》 第一節(jié) 同源與臟象

    同源,指同源理論,屬于生物進化理論范疇。具體指同源器官,所謂同源器官,指人體結構相同,來源相同的器官。來源相同即祖先相同,包括兩個內容,一是生物進化史上的同源,一是人體胚胎發(fā)育過程的同源。因為是同源,所以這些器官進化到人類階段,雖然外形和功能已經有所不同了,但卻存在著特殊的血源關系和潛在的病理聯系,因此在探索潛病預報方面有著重要價值。

    人類的進化過程是漫長的,人類是歷史發(fā)展的產物,人類是從脊椎動物中哺乳類的一支靈長類進化來的,也即從脊椎動物演化而來。脊椎動物經歷了6億年的演化過程,從無脊椎動物進化到脊椎動物已經是進化史上的巨大飛躍,人類的出現則是自然發(fā)展史上的又一個偉大創(chuàng)舉。

    生物在不停地進化著,個體胚胎時期的演化是系統(tǒng)進化的縮影,即個體胚胎時期重復了種族的進化過程。故德國生物學家赫克爾稱之為“生物發(fā)生律”,又叫“重演律”,然而雖名曰“重演”,但每一代皆重新發(fā)育一次,也即是在一個更高層次上的重復。

    胚胎時期的重演律,提供了“同源器官”的理論依據,同源器官指內部結構相同,且來源于共同祖先的器官。胚胎時期的演化過程即是生物進化過程的“活化石”,也就是種族進化的再現,從人類胚胎時期的演化,可以掌握“同源器官”的規(guī)律,對充實和發(fā)展中醫(yī)臟象理論具有重要意義。如人的個體發(fā)生,從受精卵開始,歷經囊胚、原腸胚、三胚層胚,反映了整個脊椎動物的進化過程。

    人體胚胎的發(fā)生過程主要為三胚層,三胚層包括外、內和中胚層,由此而衍生人體的全部組織和器官,其中外胚層分為腦、脊髓、及皮膚系列、汗腺、乳腺等;中胚層分化為心、血管、淋巴,腎、卵巢、睪丸及骨骼、肌肉組織;內胚層分化為胃腸、呼吸道上皮、扁桃腺、膀胱、尿道上皮、肝、耳、甲狀腺等。

    同源器官之間具有互病的特點,即只要其中一個器官有病,則另一個器官也會相應而病,達爾文稱之謂“相關變異”(《物種起源》)。這一現象中醫(yī)《黃帝內經》早已有所記載,如《素問·上古天真論》曰:“五八,腎氣衰,發(fā)墮齒槁”,說明腎、發(fā)、齒胚胎同源,因此在病理上也“同病相連”。客觀上為從發(fā)、齒預測腎病,提供了又一理論依據。

    總之,器官的“同源”關系,提示了人體臟器之間新的相關性的理論依據,充實了臟象整體性的內容。因為是同源器官,因此必然有一定的血緣關系,也必然存在著病理生理的影響,這就為潛病預報開辟了新的領域,也為同源同治打開了通道。

更多中醫(yī)書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