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《本草蒙筌》 吳茱萸

    作者: 陳嘉謨

    味辛、苦,氣溫、大熱。氣味俱濃,可升可降,陽中陰也。有小毒。所產(chǎn)吳地獨妙,故加吳字為名。重陽采收,依法精制。湯泡苦汁七次,烘干杵碎才煎。畏紫白石英,惡丹參硝石。用蓼實為使,入肺脾腎經(jīng)。主咽嗌寒氣,噎塞不通。散胸膈冷氣,窒塞不利。

    驅(qū)脾胃停寒,臍腹成陣絞痛。逐膀胱受濕,陰囊作疝剜疼。開腠理,解風邪。止嘔逆,除霍亂。仍順折肝木之性,治吞吐酸水如神。厥陰頭疼,引經(jīng)必用。氣猛不宜多食,令人目瞪口開。若久服之,亦損元氣。

    腸虛泄者,尤忌沾唇,為速下氣故爾。寸白三蟲,煎服即出;銜口立通。并擇向在東南,取之方獲效驗。

更多中醫(yī)書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