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診斷學著作。三卷。宋·施發(fā)撰于宋·淳佑年間(13世紀40年代)。本書取《內(nèi)經(jīng)》、《難經(jīng)》、《甲乙經(jīng)》及有關脈學、診法論著參互考訂,將其中明白易曉、切于實用的脈診脈象等脈學理論分門別類編纂而成。內(nèi)容以脈診為主,脈象沿用“七表八里九道”二十四脈分類法,書中還列有審諸病生死脈法。除脈診外,尚有聽聲、察色、考味等診法,是一部現(xiàn)存較早的診斷學專著。1957年由上海衛(wèi)生出版社出版。
(公元 1742 年)清.吳謙(六吉)等編。九十卷。包括《訂正傷寒論注》、《訂正金匱要略注》、《刪補名醫(yī)方論》及“四診”、“運氣”、“傷寒”、“雜病”、“婦科”、“幼科”、 “痘疹”、“種痘“、“外科”、“刺灸”、“眼科”、“正骨”等心法要訣。各分子目,有圖說方論,此較簡明易學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診斷學著作。三卷。宋·施發(fā)撰于宋·淳佑年間(13世紀40年代)。本書取《內(nèi)經(jīng)》、《難經(jīng)》、《甲乙經(jīng)》及有關脈學、診法論著參互考訂,將其中明白易曉、切于實用的脈診脈象等脈學理論分門別類編纂而成。內(nèi)容以脈診為主,脈象沿用“七表八里九道”二十四脈分類法,書中還列有審諸病生死脈法。除脈診外,尚有聽聲、察色、考味等診法,是一部現(xiàn)存較早的診斷學專著。1957年由上海衛(wèi)生出版社出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