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味苦,氣平、微寒。有毒。見啖牛馬,腹有血者為良;收取陰干,去凈翅足炒用。逐瘀血血閉,寒熱酸 ;能止兩目赤疼, 傷淚出。蜚虻亦能飛者,其形大似蜜蜂。
氣味不殊,麻黃單惡。通血脈九竅喉痹,破積血癥瘕痞堅。寒熱亦驅(qū),瘀血更逐。
《傷寒明理論》(公元 1156 年)金.成無己著。三卷。對于《傷寒論》的 50 個證作了分析此較。 附方論一卷,論仲景方 20 首的方義。
(公元 219 年)漢.張機(仲景)著。十六卷。總結(jié)三世紀以前的臨床經(jīng)驗,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。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。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味苦,氣平、微寒。有毒。見啖牛馬,腹有血者為良;收取陰干,去凈翅足炒用。逐瘀血血閉,寒熱酸 ;能止兩目赤疼, 傷淚出。蜚虻亦能飛者,其形大似蜜蜂。
氣味不殊,麻黃單惡。通血脈九竅喉痹,破積血癥瘕痞堅。寒熱亦驅(qū),瘀血更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