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有綠、褐、黑三種,亦有大小兩等。其大者出江浙、湖南北,黑小者生他處,今用小者,力更佳。炒熟,以棗肉同搗之為麩,代糧。又治產(chǎn)后百病、血熱,并中風(fēng)疾痱,止痛、背強口噤,但煩熱、螈 若渴、身背腫、劇嘔逆,大豆五升,急水淘凈,無灰酒一斗,熬豆令微煙出,傾入酒瓶中,沃之,經(jīng)一日以上,服酒一升,取瘥為度。如素不飲酒,即量多少服。若口噤,即加獨活半斤,微微椎破,同沃,仍增酒至一斗二斤。暑月旋作,恐酸壞。
又可 為腐,食之。
(公元 1624 年)明.張介賓(景岳)注。三十九卷。 把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素問》、《靈樞經(jīng)》分類編次為 12 類,390 條,條理分明。附圖翼十一卷、附翼四卷。注解每有獨到之見。
《類證治裁》(公元 1839 年)清.林佩琴(羲桐)著。采輯清代中葉以前的醫(yī)家著作,對于溫病、報病、婦科、外科各證,述其原因,析其不同證侯和不同治法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有綠、褐、黑三種,亦有大小兩等。其大者出江浙、湖南北,黑小者生他處,今用小者,力更佳。炒熟,以棗肉同搗之為麩,代糧。又治產(chǎn)后百病、血熱,并中風(fēng)疾痱,止痛、背強口噤,但煩熱、螈 若渴、身背腫、劇嘔逆,大豆五升,急水淘凈,無灰酒一斗,熬豆令微煙出,傾入酒瓶中,沃之,經(jīng)一日以上,服酒一升,取瘥為度。如素不飲酒,即量多少服。若口噤,即加獨活半斤,微微椎破,同沃,仍增酒至一斗二斤。暑月旋作,恐酸壞。
又可 為腐,食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