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病證名。系指眼胞緊小、皮急的病證。出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。又名皮急緊小癥、眼胞緊小、皮急等。《張氏醫(yī)通》卷八認為該病的病因有三個方面:一是若不因治而漸自縮小者,乃膏血津液澀耗,筋脈緊急所致。二是若因治而急小者 ,多因脾寬倒睫,屢次夾去上睥,失于內(nèi)治所致。三是不當割導而頻數(shù)開導,致血液耗而緊小,本病類今之瞼裂縮小。
(公元 1528 年)明.薛己(立齋、新甫)著。 一卷。先論口齒、喉舌之證,分為六門,次論骨鯁、諸蟲、體氣的治法 ,也分六門,末附方藥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病證名。系指眼胞緊小、皮急的病證。出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。又名皮急緊小癥、眼胞緊小、皮急等。《張氏醫(yī)通》卷八認為該病的病因有三個方面:一是若不因治而漸自縮小者,乃膏血津液澀耗,筋脈緊急所致。二是若因治而急小者 ,多因脾寬倒睫,屢次夾去上睥,失于內(nèi)治所致。三是不當割導而頻數(shù)開導,致血液耗而緊小,本病類今之瞼裂縮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