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正骨手法之一。適用于牽拉肘(即小兒橈骨小頭半脫位)的整復。如以右肘為例:手法復位者坐于患者患肢外側,以左手拇指置于患肘橈骨小頭部,余指對握肘內(nèi)側;右手拇指置于患腕之背側余指對握掌側。當右手持患臂作旋后同時牽引伸肘動作時,左手拇指下壓橈骨小頭,當醫(yī)者感到復位的滑動聲后,可再作2-3次伸屈肘關節(jié)的活動即可?;蜃鞫虝r間之外固定休息更佳。
(公元 1826 年)清.傅山(青山)著。二卷。上集論帶下、血崩、調經(jīng)等 38 癥,41 方;下集論妊娠、小產(chǎn)、難產(chǎn)、正產(chǎn)、產(chǎn)后等 40 癥,42 方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正骨手法之一。適用于牽拉肘(即小兒橈骨小頭半脫位)的整復。如以右肘為例:手法復位者坐于患者患肢外側,以左手拇指置于患肘橈骨小頭部,余指對握肘內(nèi)側;右手拇指置于患腕之背側余指對握掌側。當右手持患臂作旋后同時牽引伸肘動作時,左手拇指下壓橈骨小頭,當醫(yī)者感到復位的滑動聲后,可再作2-3次伸屈肘關節(jié)的活動即可?;蜃鞫虝r間之外固定休息更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