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棘葉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棘葉拼音注音Jí Yè出處

    《綱目》

    來源

    為鼠李科植物酸棗。

    化學成分

    含蕓香甙、小檗堿、原阿片堿、蠟醇、多量維生素C及蘋果酸、酒石酸等。

    藥理作用

    酸棗葉子具有麻醉作用,如咀嚼1~2片葉子,可使口腔對甜味及苦味的感覺消失達5~10分鐘。10%葉浸劑靜脈注射于狗,引起大腦皮質(zhì)的抑制,心率加快、心收縮力變?nèi)?、血壓下降、呼吸減少,如預先注射阿托品,不影響上述作用。10%溶掖1:10及1:20對離體蛙心引起心率減慢,心收縮力加強,10~20%溶液可使離體蛙后肢血管收縮,而離體兔耳則擴張,但反復灌注兔耳血管亦可引起收縮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綱目》:"治脛臁瘡,搗敷之,亦可曬研,麻油調(diào)敷。"

    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棘葉拼音注音Jí Yè英文名Leaf of Common Jujube, Leaf of Chinese Date出處

    出自《本草綱目》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鼠李科植物酸棗Ziziphus jujuba Mill.var.spinosa (Bunge)Hu ex H.F.Chow 的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Ziziphus jujuba Mill.var.spinosa (Bunge)Hu ex H.F.Chow [Z.vulgaris Lam.var.spinosa Bunge]

    采收和儲藏:春、夏季采葉,鮮用或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向陽或干燥的山坡、山谷、丘陵、平原、路旁以及荒地。性耐干旱,常形成灌木叢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北、西北及遼寧、山東、江蘇、安徽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酸棗 落葉灌木,稀為小喬木,高1-3m。老枝灰褐色,幼枝綠色;于分枝基部處具刺1對,1枚針形直立,長達3cm,另1枚向下彎曲,長約0.7cm。單葉互生;托葉針狀;葉片長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,先端鈍,基部圓形,稍偏斜,邊緣具細鋸齒?;ㄐ?,2-3朵簇生于葉腋;花萼5裂,裂片卵狀三角形;花瓣5,黃綠色,與萼片互生,雄蕊5,與花瓣對生;花盤明顯,10淺裂;子房橢圓形,埋于花盤中,花柱2裂。核果肉質(zhì),近球形,成熟時暗紅褐色,果皮薄,有酸味。花期6-7月,果期9-10月。

    化學成分

    含蕓香甙、小檗堿、原阿片堿(Protopine)、蠟醇(Ceryl alcohol)、多量維生素C及蘋果酸、酒石酸等。

    藥理作用

    酸棗葉子具有麻醉作用,如咀嚼1-2片葉子,可使口腔對甜昧及苦味的感覺消失達5-10分鐘。10%葉浸劑靜脈注射于狗, 引起大腦皮質(zhì)的抑制,心率加快、心收縮力變?nèi)?、血壓下降、呼吸減少,如預先注射阿托品,不影響上述作用。10%溶液1∶10及1∶20對離體蛙心引起心率減慢,心收縮力加強,10-20%溶液可使離體蛙后膠血管收縮,而離體兔耳則擴張,但反復灌注兔耳血管亦可引起收縮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肝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苦;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斂瘡解毒。主臁瘡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外用:適量,搗敷;或研末調(diào)敷。

    各家論述

    《綱目》:治脛臁瘡,搗敷之,亦可曬研,麻油調(diào)敷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Fàn Shù別名魚眼木、鵲飯樹來源大戟科白飯樹屬植物白飯樹Fluggea virosa (Roxb. ex Willd.)Baill.[F. microcarpa Bl.],以全株入藥。隨用隨采,多鮮用。性味苦、微澀,涼。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Fàn Shù Yè出處《生草藥性備要》來源為大戟科植物白飯樹的枝葉。生境分布生于溪旁、路邊、灌木叢中。分布廣西、湖南,貴州,廣東、臺灣等地。原形態(tài)白飯樹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,又名:金柑藤,魚骨菜,白魚眼、魚眼木、白火炭、白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白飯樹根拼音注音Bái Fàn Shù Gēn別名薏米蘊(《嶺南采藥錄》),魚眼報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。出處《南寧市藥物志》來源為大戟料植物白飯樹的根,隨時可采,洗凈,切片,曬干。原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詳“白飯樹葉“條。化學成分樹皮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Fàn Dòu別名云藊豆、四季豆、龍爪豆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唐豇、隱元豆(《植物學大辭典》),云豆、六月鮮、龍骨豆、二生豆、三生豆、唐豆(《中國主要植物圖說·豆科》),白豆、粉豆(《陸川本草》)。出處《陸川本草》來源為豆科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白首烏拼音注音Bái Shǒu Wū別名山東何首烏、泰山何首烏來源為蘿藦科牛皮消屬植物戟葉牛皮消Cynanchum bungei Decne.,以塊根入藥。4~5月或10~11月菜塊根,曬干。性味苦、甘、澀,微溫。功能主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