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①人體部位名。有上下之分。膻中為上氣海,是宗氣所聚之處?!鹅`樞·海論》:“膻中者,為氣之海。”丹田為下氣海(《類經附翼》)。
②經穴名。出《針灸甲乙經》。別名脖胦、下盲、下氣海。屬任脈。盲之原穴。在下腹部。前正中線上,當臍中下1.5寸。布有第十一肋間神經前皮支,腹壁淺動、靜脈分支和腹壁下動、靜脈分支。主治虛脫,厥逆,腹痛,泄瀉,月經不調,痛經,崩漏,帶下,遺精,陽痿,遺尿,疝氣及尿潴留,尿路感染,腸梗阻等,具有強壯作用。直刺1-1.5寸。艾炷灸5-10壯;或艾條灸15-30分鐘。
(約著成于東漢時代以前)。
三卷。原言已佚,散見《經史證類備急本草》中,今有清.孫星衍等輯本若干種。 本書收藥物 365 種,分為上、中、下三品,是后漢以前藥物學的總結。
學術價值:
文獻價值:我國現存最早之藥學著作。
理論價值:初步奠定了藥學理論之基礎。
實用價值:記載之藥物,大多樸實有驗,歷用不衰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
網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①人體部位名。有上下之分。膻中為上氣海,是宗氣所聚之處?!鹅`樞·海論》:“膻中者,為氣之海。”丹田為下氣海(《類經附翼》)。
②經穴名。出《針灸甲乙經》。別名脖胦、下盲、下氣海。屬任脈。盲之原穴。在下腹部。前正中線上,當臍中下1.5寸。布有第十一肋間神經前皮支,腹壁淺動、靜脈分支和腹壁下動、靜脈分支。主治虛脫,厥逆,腹痛,泄瀉,月經不調,痛經,崩漏,帶下,遺精,陽痿,遺尿,疝氣及尿潴留,尿路感染,腸梗阻等,具有強壯作用。直刺1-1.5寸。艾炷灸5-10壯;或艾條灸15-30分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