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病證名。指小兒因脾胃虛寒而引起的嘔吐。癥見早食暮吐,或暮食早吐,吐出物多不消化,吐時少而出物多,無臭味。伴有腹隱痛,大便稀溏,或四肢厥冷等。治宜溫中和胃。輕證用藿香正氣散加減;寒甚用理中湯,四肢厥冷加附子。
(公元 1347 年)元.朱震亨(彥修、丹溪)著。一卷。主張人身陽常有余,陰常不足,闡明補陰療法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病證名。指小兒因脾胃虛寒而引起的嘔吐。癥見早食暮吐,或暮食早吐,吐出物多不消化,吐時少而出物多,無臭味。伴有腹隱痛,大便稀溏,或四肢厥冷等。治宜溫中和胃。輕證用藿香正氣散加減;寒甚用理中湯,四肢厥冷加附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