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病證名。指小兒肛門瘙癢,且以夜間為甚,并有啼哭不眠等。多因嗜食甘肥,大腸濕熱積滯,日久生蟲蝕于肛門所致。見于蟯蟲病等。治宜清熱燥濕,殺蟲止癢。用四味肥兒丸加蠶砂、鶴虱、白蘚皮之類。亦可用苦楝皮、使君子、生檳榔、百部煎湯外洗。
(公元 1347 年)元.朱震亨(彥修、丹溪)著。一卷。主張人身陽常有余,陰常不足,闡明補陰療法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
網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病證名。指小兒肛門瘙癢,且以夜間為甚,并有啼哭不眠等。多因嗜食甘肥,大腸濕熱積滯,日久生蟲蝕于肛門所致。見于蟯蟲病等。治宜清熱燥濕,殺蟲止癢。用四味肥兒丸加蠶砂、鶴虱、白蘚皮之類。亦可用苦楝皮、使君子、生檳榔、百部煎湯外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