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路郎雞

    拼音注音Lù Lánɡ Jī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蕁麻科植物疣莖樓梯草的葉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Elatostema myrtillus (Levl.) Hand. -Mazz.[Pellionia myrtillus Levl.]

    采收和儲藏:四季均可采集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地溪谷旁陰濕地。

    資源分布:分布于廣西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草本,高15-40cm。莖直立,具3-9分枝,在下部密被紫色的疣狀突起。葉互生;葉柄長約lmm;托葉極小,三角形;葉片長圓狀卵形,長1.2-2.7cm,寬7-14mm,先端銳尖或漸尖,基部不對稱,兩面鐘乳體線形,上面明顯,密生。雌雄異株;花序腋生,幾無柄,近球形;雄花序有1-6朵花,花被片4,雄蕊4,無退化子房;雌花花被片4,極小,退化雄蕊4。瘦果具短梗,長圓狀倒卵形,中肋絲狀。

    歸經(jīng)

    肝經(jīng)

    性味

    苦;性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肝解毒;利濕消腫。主目赤腫痛;濕熱黃疸;風(fēng)濕紅腫;骨折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6-15g。外用:適量,鮮品搗敷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斑茅拼音注音Bān Máo別名大密(《嶺南科學(xué)》),芭茅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。出處江西《草藥手冊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斑茅的根。夏、秋采收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和河岸草地及村落附近。分布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河南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江西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斑茅花拼音注音Bān Máo Huā出處江西《草藥手冊》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斑茅的花穗。夏、秋季采收。功能主治止血。治咯血,嘔血,衄血,創(chuàng)傷出血。用法用量內(nèi)服:煎湯,0.5~2兩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斑蝥拼音注音Bān Móu別名花斑蝥、花殼蟲來源本品為芫菁科昆蟲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 或黃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 的干燥體。夏、秋二季捕捉,悶死或燙......
  • 《中藥大辭典》:斑鳩拼音注音Bān Jiū別名斑鵻、錦鳩(《范汪方》),斑鷦(《本草衍義》),鵓鳩(《六書故》),祝鳩(《綱目》)。出處《嘉佑本草》來源為鳩鴿科動物山斑鳩等的肉。生境分布棲于樹林間,常成群活動,營巢于樹枝。繁殖期4~7月。分......
  •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斑鳩占拼音注音Bān Jiū Zhàn別名神仙豆腐柴、狐臭柴來源馬鞭草科斑鳩占Premna fulva Graib,以根、葉入藥。生境分布貴州。功能主治清濕熱,解毒,調(diào)經(jīng)。主治風(fēng)濕關(guān)節(jié)痛,水腫瘡毒。用法用量1~2兩。外用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