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革脈,弦而芤(仲景),如按鼓皮(丹溪)。仲景曰:弦則為寒,芤則為虛,虛寒相摶,此名曰革。男子亡血失精,婦人半產(chǎn)漏下?!睹}經(jīng)》曰:三部脈革,長病得之死,卒病得之生。時珍曰:此即芤弦二脈相合,故均主失血之候。諸家脈書,皆以為牢脈,故或有革無牢,有牢無革,混淆不辨。不知革浮牢沉,革虛牢實(shí),形證皆異也。又按:《甲乙經(jīng)》曰:渾渾革革,至如涌泉,病進(jìn)而危;弊弊綽綽,其去如弦絕者死。謂脈來混濁革變,急如涌泉,出而不反也。王貺以為溢脈,與此不同。
『體狀主病詩』革脈形如按鼓皮,芤弦相合脈寒虛。女人半產(chǎn)并崩漏,男子營虛或夢遺。
『相類詩』見芤、牢。
(公元 659 年)唐.李績(蘇敬)撰。五十四卷。原書已佚,內(nèi)容尚散見于《經(jīng)史證類備急本草》中。包括藥圖、圖經(jīng)、本草三部分,收載藥物 844 種, 詳細(xì)介紹性味、產(chǎn)地、效用等 。
學(xué)術(shù)價值:
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書。開創(chuàng)圖文對照之先例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革脈,弦而芤(仲景),如按鼓皮(丹溪)。仲景曰:弦則為寒,芤則為虛,虛寒相摶,此名曰革。男子亡血失精,婦人半產(chǎn)漏下?!睹}經(jīng)》曰:三部脈革,長病得之死,卒病得之生。時珍曰:此即芤弦二脈相合,故均主失血之候。諸家脈書,皆以為牢脈,故或有革無牢,有牢無革,混淆不辨。不知革浮牢沉,革虛牢實(shí),形證皆異也。又按:《甲乙經(jīng)》曰:渾渾革革,至如涌泉,病進(jìn)而危;弊弊綽綽,其去如弦絕者死。謂脈來混濁革變,急如涌泉,出而不反也。王貺以為溢脈,與此不同。
『體狀主病詩』革脈形如按鼓皮,芤弦相合脈寒虛。女人半產(chǎn)并崩漏,男子營虛或夢遺。
『相類詩』見芤、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