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病證名。指臟腑陰陽俱虛,或氣血兩虛,或腎陰陽俱虛的病證??梢蜿帗p及陽或陽損及陰,或陰陽俱損而致。在辨證方面,既有陽虛的見證,又有陰虛的見證,多見于素體虛弱及久病的患者。治療原則應(yīng)陰陽雙補(bǔ),并根據(jù)陰陽虛損的情況,有所偏重,分主次施治。
(公元 1529 年)明.薛己(立齋、新甫)著。二卷。闡述傷科的病癥治療,凡方藥、手法、用具等,都有詳細(xì)的記述 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(hào):魯ICP備19034508號(hào)-2
病證名。指臟腑陰陽俱虛,或氣血兩虛,或腎陰陽俱虛的病證??梢蜿帗p及陽或陽損及陰,或陰陽俱損而致。在辨證方面,既有陽虛的見證,又有陰虛的見證,多見于素體虛弱及久病的患者。治療原則應(yīng)陰陽雙補(bǔ),并根據(jù)陰陽虛損的情況,有所偏重,分主次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