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《中西醫(yī)結合耳鼻喉科》 二、粒細胞缺乏性咽峽炎

    本病以外周血中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減少,伴發(fā)熱,咽部感染和全身衰竭為特征。多為藥物、中毒或過敏抑制骨髓生產白細胞的功能,而使抗感染能力降低而發(fā)病。

    【診斷】

    1.發(fā)熱,疲憊和全身衰竭。咽痛伴吞咽困難、溢涎,厭食,口臭和說話鼻音。

    2.咽粘膜充血或蒼白貧血狀態(tài),口腔及咽部粘膜,扁桃體上多處粘膜潰爛,常大片潰瘍并覆壞死性假膜,時延及鼻、喉等處。重癥在消化、泌尿道和生殖器亦有類似病變。淋巴結和脾多不腫大。

    3.外周血白細胞總數低于2×109/L(2000/mm3),中性粒細胞低于1×109/L(1000/mm3)。骨髓檢查一般呈中度增生不良,特點是缺乏粒細胞。

    4.咽部表現應與白喉、樊尚氏咽峽炎及急性咽部感染鑒別,在臨床上有與咽炎不相應的全身癥狀,查血即可明確診斷。

    【治療】

    1.診斷確立轉內科處理。

    2.查明致病原因,停用一切致敏藥物。

    3.保持口腔清潔,用3%雙氧水或3%蘇打水漱口。

    4.應用抗生素及抗病毒藥以預防和控制繼發(fā)感染。

    5.輸血或白細胞成份輸血,骨髓移植,激素應用。

    6.用促骨髓粒細胞生長成熟藥物。

更多中醫(yī)書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