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《綱目》
為楊梅科植物楊梅的種仁。
植物形態(tài)詳"楊梅"條。
治腳氣。
出自《本草綱目》。
《本草綱目》:取楊梅仁法,以柿漆拌核暴之,則自裂出也。
藥材基源:為楊梅科植物楊梅的種仁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yrica rubra (Lour.) Sieb.et Zucc.[Mosella rubra Lour.]
采收和儲藏:食用楊梅果實時,留下核仁,鮮用或曬干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低山丘陵向陽山坡或山谷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常綠喬木,高可達12m,樹冠球形。單葉互生;葉片長橢圓或倒披針形,革質,長8-13cm,上部狹窄,先端稍鈍,基部狹楔形,全緣,或先端有少數(shù)鈍鋸齒,上面深綠色,有光澤,下面色稍淡,平滑無毛,有金黃色腺體?;ù菩郛愔?;雄花序常數(shù)條叢生于葉腋,圓柱形,長約3cm,黃紅色;雄花具1苞,卵形,先端尖銳,小苞2-4片,卵形,雄蕊5-6枚;雌花序為卵狀長橢圓形,長約1.5cm,常單生于葉腋;雌花基部有苞及小苞,子房卵形,花柱極短。有2枚細長柱頭。核果球形,徑約1.8cm,外果皮暗紅色,由多數(shù)囊狀體密生而成,內果皮堅硬,徑約9mm,內含無胚乳的種子1枚?;ㄆ?月。果期6-7月。
楊梅核仁提取液對胃癌(803,823)細胞,在體外培養(yǎng)條件下,具有明顯的殺傷和抑制作用。
辛;苦;性微溫
《本草求原》:“治腳氣,須多食?!?/p>功能主治
利水消腫;斂瘡。主腳氣;牙疳
內服:煎湯,6-9g。外用:適量,燒灰,敷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《綱目》
來源為楊梅科植物楊梅的種仁。
原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詳"楊梅"條。
功能主治治腳氣。
摘錄《中藥大辭典》《中華本草》:楊梅核仁拼音注音Yánɡ Méi Hé Rén出處出自《本草綱目》。
《本草綱目》:取楊梅仁法,以柿漆拌核暴之,則自裂出也。
來源藥材基源:為楊梅科植物楊梅的種仁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yrica rubra (Lour.) Sieb.et Zucc.[Mosella rubra Lour.]
采收和儲藏:食用楊梅果實時,留下核仁,鮮用或曬干。
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低山丘陵向陽山坡或山谷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常綠喬木,高可達12m,樹冠球形。單葉互生;葉片長橢圓或倒披針形,革質,長8-13cm,上部狹窄,先端稍鈍,基部狹楔形,全緣,或先端有少數(shù)鈍鋸齒,上面深綠色,有光澤,下面色稍淡,平滑無毛,有金黃色腺體?;ù菩郛愔?;雄花序常數(shù)條叢生于葉腋,圓柱形,長約3cm,黃紅色;雄花具1苞,卵形,先端尖銳,小苞2-4片,卵形,雄蕊5-6枚;雌花序為卵狀長橢圓形,長約1.5cm,常單生于葉腋;雌花基部有苞及小苞,子房卵形,花柱極短。有2枚細長柱頭。核果球形,徑約1.8cm,外果皮暗紅色,由多數(shù)囊狀體密生而成,內果皮堅硬,徑約9mm,內含無胚乳的種子1枚?;ㄆ?月。果期6-7月。
藥理作用楊梅核仁提取液對胃癌(803,823)細胞,在體外培養(yǎng)條件下,具有明顯的殺傷和抑制作用。
性味辛;苦;性微溫
注意《本草求原》:“治腳氣,須多食?!?/p>功能主治
利水消腫;斂瘡。主腳氣;牙疳
用法用量內服:煎湯,6-9g。外用:適量,燒灰,敷。
摘錄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