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白乳菇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白乳菇別名

    辣味乳菇、蘑菇

    來源

    真菌類擔子菌綱傘菌目紅菇科白乳菇Lactarius piperatus (L. ex Fr.) Gray,以子實體入藥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闊葉林內(nèi)地上。分布于河北、陜西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四川、云南。

    性味

    苦,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追風,散寒,舒筋,活絡。

    備注

    為“舒筋丸”最主要原料之一。

    摘錄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《中華本草》:白乳菇拼音注音Bái Rǔ Gū別名

    羊脂菌、辣味乳菇、白奶漿菌、板栗菌、白蘑菇、石灰菌

    來源

    藥材基源:為紅菇科真菌辣乳菇的子實體。

 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Lactarius piperatus (L.ex Fr.) Gray[Agaricus piperatus L.ex Fr.]

    采收和儲藏:秋季采摘,曬干備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散生或群生于針、闊葉混交林下,以溫帶和亞熱帶為習見。為多種樹種的外生菌根菌。6-10月常見。

    資源分布:全國大部分地區(qū)均有分布。

    原形態(tài)

    菌蓋寬5-15cm。中部下凹呈淺漏斗狀。干,白色,無毛絨,無環(huán)紋。蓋緣漸薄微上翹。菌肉白色,堅脆,傷后不變色。味辣。乳汁白色,不變色。菌褶白色,下延。柄短而粗,高4-6cm,粗1-3cm。孢子球形、闊橢圓形,(6-7)μm×(5-6)μm,壁具微疣。

    性狀

    性狀鑒別 菌蓋扁半球形,中央臍狀,或呈近漏斗形,白色,稍帶黃色。菌肉白色或淡黃色。菌褶密,分叉。蛋殼色或白色。菌柄短圓柱形,或向下漸細,長2-6cm,直徑1-3cm,白色,內(nèi)實。氣微,味辣。

    化學成分

    本品含辣乳菇二醛(piperdial),辣乳菇醛醇(piperalol),絨白乳菇醛(velleral)和異絨白乳菇醛(isovelleral)等。

    藥理作用

    子實體中所含的倍半萜內(nèi)酯的結晶混合物有抗白血病作用。

    性味

    苦;辛;性溫;

    注意

    《滇南本草圖說》:“患冷疾腹痛泄瀉者忌食?!?/p>功能主治

    祛風散寒;舒筋活絡。主腰腿疼痛;手足麻木;筋骨不舒;四肢抽搐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內(nèi)服:煎湯,6-9g。

    復方

    該菌色白,有白色乳汁溢出,如羊脂,故有白乳菇、羊脂菌、白奶漿菌等名。

    摘錄《中華本草》
更多中藥材
  • 拼音注音Bǔ Xuè Shǔ別名七葉薯、血參、七爪金龍來源藥材基源:為薯蕷科植物七葉薯蕷的塊莖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Dioscorea esquirolii Prain et Burkill采收和儲藏:秋、冬季采挖,除去莖葉及須根,洗凈,切......
  • 《中國藥典》:補骨脂拼音注音Bǔ Gǔ Zhī別名破故紙、和蘭莧、胡韭子英文名FRUCTUS PSORALEAE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補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. 的干燥成熟果實。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果序,曬干,搓出果實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ào Zi Yǎn Jinɡ Guǒ別名大羅傘、山豆根來源藥材基源:為紫金??浦参锛~子果的根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rdisia virens Kurz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凈,切段,曬干。生境分布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300-2......
  • 別名老熊花來源錦葵科豹子眼睛花Abutilon sinense Oliv.,以根皮入藥。生境分布云南。性味苦、辛,涼。功能主治消炎,接骨。主治肝炎,淋巴腺炎,乳頭炎,瘡癤,骨折,腳癬。用法用量2錢。外用鮮品適量搗爛外敷。治療腳癬用酒精浸泡涂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ào Pí Zhānɡ別名揚子木姜子、剝皮楓、花殼柴英文名Chinese Litse出處始載于《中國植物志》。來源藥材基源:為樟科植物豹皮樟的根及莖皮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Litsea coreana Lévl.var. sine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