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《常見中老年疾病防治》 飲食調(diào)治

    重癥昏迷病人,應以鼻飼流質(zhì)飲食(如混合奶)為主。飲食應保持清淡,限制食鹽,每日鹽量一般以4~6g為宜。忌食肥甘厚味,以免助濕生痰。急性期過后,病人肢體痿廢,氣血雙虧,可適量增加一些動物性食品,如豬、鴨的瘦肉及雞蛋,但不宜食用鵝、羊、牛、狗等肉類。

    下列膳食,應根據(jù)病人所屬而選服。

    1.參附回陽煎

    人參10g、制附片9g、龍骨、牡蠣各30g、黑豆50g。將龍、牡、附片水煎取汁,納入黑豆再煎、至黑豆極爛,濾取上清液;另將人參單煎取汁。二汁兌勻,適溫后鼻飼。

    本品益氣回陽固脫,適用于中風昏迷的脫癥病人。

    2.二角三汁飲

    水牛角30g、羚羊角粉0.5g、竹瀝汁20g、石菖蒲汁15g、生藕汁30g。將水牛角加水200ml,煎煮25分鐘,去渣取汁,兌入竹瀝汁、石菖蒲汁、藕汁、羚羊角粉,混勻,分開二次鼻飼。

    本品有熄風豁痰開竅作用。適用于中風痰熱閉證,肢體強痙的病人。

    3.補虛正氣粥

    黃芪30~60g、人參(或黨參15~30g)10g、粳米100g、白糖少許。先將黃芪、人參(或黨參)切成薄片,用冷水浸泡約半小時,入砂鍋煮沸,后用小火煮1~2小時,取汁去渣,再入粳米煮粥即成,食時可稍加白糖。

    本品有益氣健脾,補虛固本作用。適用于中風病陽氣暴脫的患者。

    4.天麻鉤藤白蜜飲

    天麻30g、鉤藤30g、全蝎10g、地龍10g、白蜜適量。將四藥同煎,去渣取汁,調(diào)入白蜜,空腹用,每日2~3次,每次20ml。

    本品有平肝潛陽,熄風通絡(luò)作用。適用于陰虛陽亢型的中風患者。

    5.地龍?zhí)一?/strong>

    黃芪100g、干地龍(酒浸)30g、紅花、赤芍各20g、當歸50g、川芎10g、桃仁(去皮尖,略炒)15g、玉米面400g、小麥面100g、白糖適量。將地龍烘干研粉;將黃芪、紅花、當歸、川芎濃煎取汁;將地龍粉、白糖、玉米面、小麥面混勻并以藥汁調(diào)和成面團,分制為20個小餅;將桃仁勻布餅上,入籠中蒸熟即可。

    本品益氣活血。通絡(luò)起痿,用于中風后遺癥。

    6.生地淮山燉水魚(鱉魚)

    鱉一只,先用熱水燙,使其排尿后切開洗凈去腸臟,放淮山、生地各15g,隔水燉熟服用。

    適用于中風后遺癥屬陰虛有火的病人。養(yǎng)陰熄風,對半身不遂的治療有好處。

    7.黃芪當歸煲雞腳

    黃芪、當歸各15g、雞腳50g、加水文火燜煮1小時。飲湯。

    適用于中風后遺癥屬于氣虛血瘀的半身不遂、四肢萎軟無力者。

    8.竹瀝姜汁水

    竹瀝水100ml(晚間在竹林中選粗壯黃竹,以繩綁竹使其竹尾向下彎曲,削竹尾套上玻璃瓶固定之。次日晨早收采竹瀝水)、姜汁數(shù)滴,微溫之可飲用。

    適用于中風后遺癥失語屬痰熱者。

更多中醫(yī)書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