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《張卿子傷寒論》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方第二十六

    作者: 張卿子

    茯苓(半斤味甘平)甘草(三兩炙味甘平)大棗(十五枚擘味甘平)桂枝(四兩去皮)上四味。以甘瀾水一斗。先煮茯苓。減二升。內(nèi)諸藥。煮取三升。去滓。溫服一升。

    日三服。作甘瀾水法。取水二斗。置大盆內(nèi)。以杓揚(yáng)之。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。取用之。

    茯苓以伐腎邪。桂枝能泄奔豚。甘草大棗之甘。滋助脾土。以平腎氣。煎用甘瀾水者。揚(yáng)之無(wú)力。取不助腎氣也。

    發(fā)汗后腹脹滿者。濃樸生姜甘草半夏人參湯主之。

    汗后腹?jié)M。與下后腹?jié)M不同。

    吐后腹脹。與下后腹?jié)M皆為實(shí)。言邪氣乘虛入里為實(shí)。發(fā)汗后外已解也。腹脹滿。

    知非里實(shí)。由脾胃津液不足。氣澀不通。壅而為滿。與此湯和脾胃而降氣。

更多中醫(yī)書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