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生姜(四兩切)甘草(三兩炙)人參(三兩)干姜(一兩)黃芩(一兩)半夏(半升洗)黃連(一兩)大棗(十二枚)上八味。以水一斗。煮取六升。去滓、再煎。取三升。溫服一升。日三服。
傷寒中風。醫(yī)反下之。其人下利。日數十行。谷不化。腹中雷鳴。心下痞硬而滿。
干嘔。心煩不得安。醫(yī)見心下痞。謂病不盡。復下之。其痞益甚。此非結熱。但以胃中虛。客氣上逆。故使硬也。甘草瀉心湯主之。
傷寒中風。是傷寒或中風也。邪氣在表。醫(yī)反下之。虛其腸胃而氣內陷也。下利日數十行。谷不化。腹中雷鳴者。下后里虛胃弱也。心下痞硬。干嘔心煩。不得安者。胃中空虛??蜌馍夏嬉病Ec瀉心湯以攻表。加甘草以補虛。前以汗后胃虛。是外傷陽氣。
故加生姜。此以下后胃虛。是內損陰氣。故加甘草。
(公元 1150 年)宋.劉昉(方明)著。四十卷。論病源形色、初生病及小兒各科疾病,分為 40 門,每門又各分子目。
《幼幼集成》(公元 1750 年)清.陳復正(飛霞)著。六卷。辨驚風及對小兒勿濫用寒涼,以免傷敗脾胃等,均有較好見解。闡述小兒病的病因治療比較詳備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
網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生姜(四兩切)甘草(三兩炙)人參(三兩)干姜(一兩)黃芩(一兩)半夏(半升洗)黃連(一兩)大棗(十二枚)上八味。以水一斗。煮取六升。去滓、再煎。取三升。溫服一升。日三服。
傷寒中風。醫(yī)反下之。其人下利。日數十行。谷不化。腹中雷鳴。心下痞硬而滿。
干嘔。心煩不得安。醫(yī)見心下痞。謂病不盡。復下之。其痞益甚。此非結熱。但以胃中虛。客氣上逆。故使硬也。甘草瀉心湯主之。
傷寒中風。是傷寒或中風也。邪氣在表。醫(yī)反下之。虛其腸胃而氣內陷也。下利日數十行。谷不化。腹中雷鳴者。下后里虛胃弱也。心下痞硬。干嘔心煩。不得安者。胃中空虛??蜌馍夏嬉病Ec瀉心湯以攻表。加甘草以補虛。前以汗后胃虛。是外傷陽氣。
故加生姜。此以下后胃虛。是內損陰氣。故加甘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