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《張卿子傷寒論》 桂枝人參湯方第六十四

    作者: 張卿子

    桂枝(四兩去皮味辛熱)甘草(四兩炙味甘平)白術(三兩味甘平)人參(三兩味甘溫)干姜(三兩味辛熱)上五味。以水九升。先煮四味。取五升。內桂。更煮。取三升。溫服一升。日再。夜一服。

    表未解者。辛以散之。里不足者。甘以緩之。此以里氣大虛。表里不解。故加桂枝甘草于理中湯也。

    張兼善云。大柴胡湯。瀉也。桂枝人參湯。補也。皆治下利。心下痞硬。若傷寒發(fā)熱。汗出不解。心下痞硬。嘔吐而下利者。表和而里病也。以心中痞硬。故為實。當以大柴胡湯下之。二者心下痞硬雖同。而虛實之癥有異。故用藥有攻補之別也。

    傷寒大下后。復發(fā)汗。心下痞。惡寒者。表未解也。不可攻痞。當先解表。表解乃可攻痞。解表宜桂枝湯。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。

    大下后復發(fā)汗。則表里之邪當悉已。此心下痞而惡寒者。表里之邪。俱不解也。因表不解而下之。為心下痞。先與桂枝湯解表。表解。乃與大黃黃連瀉心湯攻痞。內經曰。

    從外之內。而盛于內者先治其外而后調其內。

    活人云。大抵結胸與痞。皆應下。然表未解者。不可攻也。

    傷寒發(fā)熱。汗出不解。心中痞硬。嘔吐而下利者。大柴胡湯主之。

    傷寒發(fā)熱。寒已成熱也。汗出不解。表和而里病也。吐利心腹濡軟。為里虛。嘔吐而下利。心腹痞硬者。是里實也。與大柴胡湯。以下里熱。

    病如掛枝證。頭不痛。項不強。寸脈微浮。胸中痞硬。氣上沖咽喉。不得息者。此為胸有寒也。當吐之。宜瓜蒂散。

    病如桂枝證。為發(fā)熱。汗出。惡風。言邪在表也。頭痛項強。為桂枝湯證具。若頭不痛。項不強。則邪不在表而傳里也。浮為在表。沉為在里。今寸脈微浮。則邪不在表。

    亦不在里。而在胸中也。胸中與表相應。故知邪在胸中者。猶如桂枝證。而寸脈微浮也。

    以胸中痞硬。上沖咽喉。不得息。知寒邪客于胸中。而不在表也。千金曰。氣浮上部。填塞心胸。胸中滿者。吐之則愈。與瓜蒂散。以吐胸中之邪。

更多中醫(yī)書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