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于黃芩湯方內(nèi)。加半夏半升。生姜一兩半。余根據(jù)黃芩湯法服。
傷寒胸中有熱。胃中有邪氣。腹中痛。欲嘔吐者。黃連湯主之。
濕家下后。舌上如苔者。以丹田有熱。胸中有寒。是邪氣入里。而為下熱上寒也。
此傷寒邪氣傳里。而為下寒上熱也。胃中有邪氣。使陰陽不交。陰不得升。而獨(dú)治于下。為下寒。腹中痛。陽不得降。而獨(dú)治于上。為胸中熱。欲嘔吐。與黃連湯。升降陰陽之氣。
(公元 1359 年)元.滑壽(伯仁)著。一卷。以浮、沉、遲、數(shù)、滑、澀六脈為綱,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,甚有心得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(xué)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于黃芩湯方內(nèi)。加半夏半升。生姜一兩半。余根據(jù)黃芩湯法服。
傷寒胸中有熱。胃中有邪氣。腹中痛。欲嘔吐者。黃連湯主之。
濕家下后。舌上如苔者。以丹田有熱。胸中有寒。是邪氣入里。而為下熱上寒也。
此傷寒邪氣傳里。而為下寒上熱也。胃中有邪氣。使陰陽不交。陰不得升。而獨(dú)治于下。為下寒。腹中痛。陽不得降。而獨(dú)治于上。為胸中熱。欲嘔吐。與黃連湯。升降陰陽之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