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少陽之病。口苦、咽干、目眩也。
足少陽膽經(jīng)也。內經(jīng)曰。有病口苦者。名曰膽癉。甲乙經(jīng)曰。膽者。中精之府。五藏取決于膽。咽為之使。少陽之脈。起于目銳。少陽受邪。故口苦。咽干。目眩。
少陽中風。兩耳無所聞。目赤。胸中滿而煩者。不可吐下。吐下則悸而驚。
少陽之脈。起于目。走于耳中。其支者。下胸中。貫膈。風傷風壅則為熱。少陽中風。氣壅而熱。故耳聾目赤。胸滿而煩。邪在少陽。為半表半里。以吐除煩。吐則傷氣。
氣虛者悸。以下除滿。下則亡血。血虛者驚。
或云。少陽病。耳聾。目赤。胸滿而煩。為中風。口苦。咽干。目眩。為傷寒。
王宇泰云。誤吐氣虛者悸。誤下血虛者驚。
傷寒。脈弦細。頭痛。發(fā)熱者。屬少陽。少陽不可發(fā)汗。發(fā)汗則譫語。此屬胃。胃和則愈。胃不和則煩而悸。
經(jīng)曰。三部俱弦者。少陽受病。脈細者。邪漸傳里。雖頭痛發(fā)熱。為表未解。以邪客少陽。為半在表半在里。則不可發(fā)汗。發(fā)汗亡津液。胃中干燥。少陽之邪因傳入胃。
必發(fā)譫語。當與調胃承氣湯下之。胃和則愈。不下。則胃為少陽木邪干之。故煩而悸。
王宇泰云。凡頭痛俱為在表。惟此頭痛為少陽者何也。以脈弦細??珊共豢珊?。當以此為法。
王海藏云。少陽半表里。用小柴胡。名三禁湯。然亦須辨表里癥孰多。假令頭痛往來寒熱。脈浮。但有其一。即為表也??谑ё涛抖?。脅下滿。手足溫。腹中不和。
大小便或秘而不通。或泄而不調。但有其一。即為里也。如無上下表里癥。余皆虛熱也。是病在其中矣。
本太陽病不解。轉入少陽者。脅下硬滿。干嘔。不能食。往來寒熱。尚未吐下。脈沉緊者。與小柴胡湯。
太陽轉入少陽。是表邪入于里。脅下硬滿。不能食。往來寒熱者。邪在半表半里之間。
若已經(jīng)吐下。脈沉緊者。邪氣入腑。為里實。尚未可吐下。而脈沉緊。為傳里雖深。未全入腑。外猶未解也。與小柴胡湯以和解之。
若已吐下。發(fā)汗。溫針。譫語。柴胡湯證罷。此為壞病。知犯何逆。以法治之。
少陽之邪。在表里之間。若妄吐下。發(fā)汗溫針。損耗津液。胃中干燥木邪干胃。必發(fā)譫語。若柴胡證不罷者。則不為逆。柴胡證罷者。壞病也。詳其因何治之逆以法救之。
王宇泰云。救壞病。助榮衛(wèi)。生津液。桂枝湯求之。
三陽合病。脈浮大。上關上。但欲眠睡。目合則汗。
關脈以候少陽之氣。太陽之脈浮。陽明之脈大。脈浮大。上關上。知三陽合病。膽熱則睡。少陰病。但欲眠睡。目合則無汗。以陰不得有汗。但欲眠睡。目合則汗。知三陽合病。膽有熱也。
傷寒六七日。無大熱。其人躁煩者。此為陽去入陰故也。
表為陽。里為陰。邪在表。則外有熱。六七日。邪氣入里之時。外無大熱。內有躁煩者。表邪傳里也。故曰陽去入陰。
又云。所謂煩躁者。謂先煩。漸至躁也。所謂躁煩者。謂先發(fā)躁而迤邐復煩也。蓋內熱曰煩。謂心中郁煩也。外熱曰躁。謂氣外熱躁也。內熱為有根之火。故但煩不躁。
及先煩后躁者。皆可治。外熱為無根之火。故但躁不煩。及先躁后煩者。皆不可治。
傷寒三日。三陽為盡。三陰當受邪。其人反能食而不嘔。此為三陰不受邪也。
傷寒四日。表邪傳里。里不和。則不能食而嘔。今反能食而不嘔。是邪不傳陰但在陽也。
傷寒三日。少陽脈小者欲已也。
內經(jīng)曰。大則邪至。小則平。傷寒三日。邪傳少陽。脈當弦緊。今脈小者。邪氣微而欲已也。
少陽病欲解時。從寅至辰上。
內經(jīng)曰。陽中之少陽通于春氣。寅卯辰少陽木王之時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少陽之病。口苦、咽干、目眩也。
足少陽膽經(jīng)也。內經(jīng)曰。有病口苦者。名曰膽癉。甲乙經(jīng)曰。膽者。中精之府。五藏取決于膽。咽為之使。少陽之脈。起于目銳。少陽受邪。故口苦。咽干。目眩。
少陽中風。兩耳無所聞。目赤。胸中滿而煩者。不可吐下。吐下則悸而驚。
少陽之脈。起于目。走于耳中。其支者。下胸中。貫膈。風傷風壅則為熱。少陽中風。氣壅而熱。故耳聾目赤。胸滿而煩。邪在少陽。為半表半里。以吐除煩。吐則傷氣。
氣虛者悸。以下除滿。下則亡血。血虛者驚。
或云。少陽病。耳聾。目赤。胸滿而煩。為中風。口苦。咽干。目眩。為傷寒。
王宇泰云。誤吐氣虛者悸。誤下血虛者驚。
傷寒。脈弦細。頭痛。發(fā)熱者。屬少陽。少陽不可發(fā)汗。發(fā)汗則譫語。此屬胃。胃和則愈。胃不和則煩而悸。
經(jīng)曰。三部俱弦者。少陽受病。脈細者。邪漸傳里。雖頭痛發(fā)熱。為表未解。以邪客少陽。為半在表半在里。則不可發(fā)汗。發(fā)汗亡津液。胃中干燥。少陽之邪因傳入胃。
必發(fā)譫語。當與調胃承氣湯下之。胃和則愈。不下。則胃為少陽木邪干之。故煩而悸。
王宇泰云。凡頭痛俱為在表。惟此頭痛為少陽者何也。以脈弦細??珊共豢珊?。當以此為法。
王海藏云。少陽半表里。用小柴胡。名三禁湯。然亦須辨表里癥孰多。假令頭痛往來寒熱。脈浮。但有其一。即為表也??谑ё涛抖?。脅下滿。手足溫。腹中不和。
大小便或秘而不通。或泄而不調。但有其一。即為里也。如無上下表里癥。余皆虛熱也。是病在其中矣。
本太陽病不解。轉入少陽者。脅下硬滿。干嘔。不能食。往來寒熱。尚未吐下。脈沉緊者。與小柴胡湯。
太陽轉入少陽。是表邪入于里。脅下硬滿。不能食。往來寒熱者。邪在半表半里之間。
若已經(jīng)吐下。脈沉緊者。邪氣入腑。為里實。尚未可吐下。而脈沉緊。為傳里雖深。未全入腑。外猶未解也。與小柴胡湯以和解之。
若已吐下。發(fā)汗。溫針。譫語。柴胡湯證罷。此為壞病。知犯何逆。以法治之。
少陽之邪。在表里之間。若妄吐下。發(fā)汗溫針。損耗津液。胃中干燥木邪干胃。必發(fā)譫語。若柴胡證不罷者。則不為逆。柴胡證罷者。壞病也。詳其因何治之逆以法救之。
王宇泰云。救壞病。助榮衛(wèi)。生津液。桂枝湯求之。
三陽合病。脈浮大。上關上。但欲眠睡。目合則汗。
關脈以候少陽之氣。太陽之脈浮。陽明之脈大。脈浮大。上關上。知三陽合病。膽熱則睡。少陰病。但欲眠睡。目合則無汗。以陰不得有汗。但欲眠睡。目合則汗。知三陽合病。膽有熱也。
傷寒六七日。無大熱。其人躁煩者。此為陽去入陰故也。
表為陽。里為陰。邪在表。則外有熱。六七日。邪氣入里之時。外無大熱。內有躁煩者。表邪傳里也。故曰陽去入陰。
又云。所謂煩躁者。謂先煩。漸至躁也。所謂躁煩者。謂先發(fā)躁而迤邐復煩也。蓋內熱曰煩。謂心中郁煩也。外熱曰躁。謂氣外熱躁也。內熱為有根之火。故但煩不躁。
及先煩后躁者。皆可治。外熱為無根之火。故但躁不煩。及先躁后煩者。皆不可治。
傷寒三日。三陽為盡。三陰當受邪。其人反能食而不嘔。此為三陰不受邪也。
傷寒四日。表邪傳里。里不和。則不能食而嘔。今反能食而不嘔。是邪不傳陰但在陽也。
傷寒三日。少陽脈小者欲已也。
內經(jīng)曰。大則邪至。小則平。傷寒三日。邪傳少陽。脈當弦緊。今脈小者。邪氣微而欲已也。
少陽病欲解時。從寅至辰上。
內經(jīng)曰。陽中之少陽通于春氣。寅卯辰少陽木王之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