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古籍
  • 《雜病治例》 暑

    作者: 未知

    熱傷氣。火極陰虛。注暑,暑風,熱極也。 是陽癥,暑是陰證。脈沉弱者,切不可用寒涼

    陰虛元氣不足者,清暑益氣湯。陽虛,補中益氣湯。挾痰加半夏,或生脈散。

    挾火兼痰實者,可用吐法。暑風多痰。

    清熱天水、白虎皆可用。熱悶,辰砂、五苓。脈弦實,黃連、香薷。有痰。消暑丸。

    清神香薷、天水、東垣清暑益氣湯加石膏。

    清燥濕熱相合,而刑庚金,陽明病在下,東垣清燥湯方、消暑丸至妙,夏月不可無

    分利熱甚,自汗而渴,便澀者,五苓分利之,桂苓甘露飲。

    吐瀉,脈沉微甚者,可用附子、大順散、香薷丸、桂苓丸、水浸丹。伏熱傷冷,縮脾飲,冷香飲子。

    瀉火黃連解毒湯、神芎丸。

    治伏暑泄瀉,身熱脈弱,宜來復丹。

更多中醫(yī)書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