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治心腹俱脹痛,短氣欲死或已絕方。取梔子十四枚,豉七合。以水二升,先煮豉取一升二合,絞去滓,納梔子,更煎取八合,又絞去滓,服半升,不愈者盡服之。
又方:浣小衣。飲其汁一二升,即愈。
又方:桂二兩(切)。以水一升二合,煮取八合。去滓,頓服。無桂者,著干姜亦佳。
又方:烏梅二七枚。以水五升煮一沸,納大錢二七枚,煮得二升半。強人可頓服,羸人可分為再服,當下便愈。
又方:茱萸二兩,生姜四兩。豉三合,酒四升,煮取二升。分為三服,即瘥。
又方:干姜一兩,巴豆二兩。搗蜜丸。一服如小豆二丸,當吐下,瘥。
治心腹相連常脹痛方。野狼毒二兩,附子半兩。搗。篩,蜜丸如梧子大。日一服一丸;二日二丸;三日后服三丸,再一丸;至六日,服三丸,自一至三以常服,即瘥。
又方:吳茱萸一合,干姜四分,附子、細辛、人參各二分。搗篩,蜜丸如梧子大。服五丸,日三服。
凡心腹痛,若非中惡霍亂,則是皆宿結冷熱所為。今此方可采以救急,瘥后,要作諸大治,以消其根源也。
附方《梅師方》治心腹脹堅,痛悶不安,雖未吐下欲死。以鹽五合,水一升,煎令消,頓服,自吐下,食出即定。不吐更服。
孫真人方治心腹俱痛。以布裹椒薄注上火熨,令椒汗出,良。
《十全方》,心脾痛。以高良姜(細銼,炒)杵末,米飲調下一錢匕立止。
(公元 1695 年)清.張溫(路玉、石頑)著。十六卷。采集歷代名家方論,編次成書。門類依據(jù)王肯堂《證治準繩》,方藥主治多依撩《薛己醫(yī)案》、張介實《景岳全書》,并結合自己的體會予以參訂。
CopyRight ©2019-2025 學門教育網(wǎng) 版權所有
網(wǎng)站備案/許可證號:魯ICP備19034508號-2
治心腹俱脹痛,短氣欲死或已絕方。取梔子十四枚,豉七合。以水二升,先煮豉取一升二合,絞去滓,納梔子,更煎取八合,又絞去滓,服半升,不愈者盡服之。
又方:浣小衣。飲其汁一二升,即愈。
又方:桂二兩(切)。以水一升二合,煮取八合。去滓,頓服。無桂者,著干姜亦佳。
又方:烏梅二七枚。以水五升煮一沸,納大錢二七枚,煮得二升半。強人可頓服,羸人可分為再服,當下便愈。
又方:茱萸二兩,生姜四兩。豉三合,酒四升,煮取二升。分為三服,即瘥。
又方:干姜一兩,巴豆二兩。搗蜜丸。一服如小豆二丸,當吐下,瘥。
治心腹相連常脹痛方。野狼毒二兩,附子半兩。搗。篩,蜜丸如梧子大。日一服一丸;二日二丸;三日后服三丸,再一丸;至六日,服三丸,自一至三以常服,即瘥。
又方:吳茱萸一合,干姜四分,附子、細辛、人參各二分。搗篩,蜜丸如梧子大。服五丸,日三服。
凡心腹痛,若非中惡霍亂,則是皆宿結冷熱所為。今此方可采以救急,瘥后,要作諸大治,以消其根源也。
附方《梅師方》治心腹脹堅,痛悶不安,雖未吐下欲死。以鹽五合,水一升,煎令消,頓服,自吐下,食出即定。不吐更服。
孫真人方治心腹俱痛。以布裹椒薄注上火熨,令椒汗出,良。
《十全方》,心脾痛。以高良姜(細銼,炒)杵末,米飲調下一錢匕立止。